心病还需心药医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发作的时候,他总是昏昏沉沉,胡言乱语,好像在做梦一样。

  由于有这个毛病,邝子元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心情越来越压抑。后来,有人向他推荐说:

  “真空寺有位善于医治心疾的老僧,医术精湛,你不妨请他看看。”

  邝子元接受了这个建议,专程到真空寺去求医。

  老僧听他说完病状,就分析道:

  “施主的病起源于烦恼。有了烦恼,便会产生妄想。妄想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生得突然,灭也突然,禅家称之为‘觉心’。古人说过:‘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假如你能把妄念驱除干净,让心里洁净得像虚空一样,烦恼又到哪里去落脚呢?”

  邝子元连连点头,觉得老僧说得很有道理。

  老僧又继续说道:“你的病根乃是水火不交。得这种病的人,通常都是白天沉迷美色,禅家称之为‘外感之欲’;夜里思念美色,禅家称之为‘内生之欲’。不管是外感之欲还是内生之欲,只要让这两种欲念绸缪染著,就会很快地耗尽人体之精。如果你能与美色一刀两断,肾水自然会逐渐自升,上交于心。此外,还有两种障碍需要克服:一是读书写作太投入,以至于废寝忘食,禅家称之为‘理障’;二是日常事务太繁忙,以至于思绪纷乱,禅家称之为‘事障’。”

  听到这里,邝子元忍不住问道:

  “请教师父,读书写作是我的兴趣爱好,日常事务是我的工作职责。如果这两样算是‘障碍’的话,我怎么去克服呢?”

  老僧解释道:

  “这两样虽然不是人欲,但也会损及性灵,所以也是障碍,必须克服。当然,不是叫你不要读书写作,也不是叫你不管日常事务;而是合理调整,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这样心平气和下来,心火不上炎而下交于肾水,肾水复升腾而上交于心火,从而形成一种水火既济之象——你的心疾也就痊愈了。”

  邝子元听了老僧一席话,得益匪浅,连声称谢,作揖告辞。

  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现在被老僧用话头一点拨,便豁然。回家后,邝子元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真空寺老僧治疗邝子元的心疾,用的就是“心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他找出了病根,分析了得病的原因,指出了病症的危害,提出了治疗方案。从头至尾,都是佛理与医理的结合,可谓是“三句不离本行”。他的话句句在理,说得病家心服口服,照他的话去做,心疾就痊愈了。

点我:

相关文章

三世宿命通,一世被砍死,一世被拍死

三世宿命通,一世被砍死,一世被拍死

  在人间按:看虚云老和尚的开示,绝对是一种享受o(∩_∩)o...要说谁活得最明白,要算是得了宿命通的人啦!可他咋还这郁闷呢?您请看:  明因识果 看破放下  虚云和尚云居山乙未闰三月十一日开示...

《百业经》:(30)第二只大熊 舍命救人恩得仇报

《百业经》:(30)第二只大熊 舍命救人恩得仇报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种一得十的故事

种一得十的故事

  种一得十  从前舍卫城外有户人家的主妇是虔诚的佛教徒。有一天,佛陀托钵经过她家门前,主妇将饭食放入钵中后便向佛陀顶礼。亲自至门前乞食,主妇把饭放到钵中,退身行礼。佛陀对她说:“种一善因,得十善...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相传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传说,达摩祖师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有位年轻的比丘进城托钵,看见一位容貌端正的女子。比丘对她产生了欲念,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不但茶不思、饭不想,还卧病在床,形容憔悴。师兄弟去探望...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0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0

  清丁繁桂  丁繁桂,字小山,是金山的秀才。自幼学习科举业,不谈佛法,也不毁谤。只是父母要为他娶妻,坚决不同意,说:“我有我的志向啊。”亲友暗中观察他,才知道他秘密修行净业已经很久了,先前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