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还需心药医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发作的时候,他总是昏昏沉沉,胡言乱语,好像在做梦一样。

  由于有这个毛病,邝子元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心情越来越压抑。后来,有人向他推荐说:

  “真空寺有位善于医治心疾的老僧,医术精湛,你不妨请他看看。”

  邝子元接受了这个建议,专程到真空寺去求医。

  老僧听他说完病状,就分析道:

  “施主的病起源于烦恼。有了烦恼,便会产生妄想。妄想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生得突然,灭也突然,禅家称之为‘觉心’。古人说过:‘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假如你能把妄念驱除干净,让心里洁净得像虚空一样,烦恼又到哪里去落脚呢?”

  邝子元连连点头,觉得老僧说得很有道理。

  老僧又继续说道:“你的病根乃是水火不交。得这种病的人,通常都是白天沉迷美色,禅家称之为‘外感之欲’;夜里思念美色,禅家称之为‘内生之欲’。不管是外感之欲还是内生之欲,只要让这两种欲念绸缪染著,就会很快地耗尽人体之精。如果你能与美色一刀两断,肾水自然会逐渐自升,上交于心。此外,还有两种障碍需要克服:一是读书写作太投入,以至于废寝忘食,禅家称之为‘理障’;二是日常事务太繁忙,以至于思绪纷乱,禅家称之为‘事障’。”

  听到这里,邝子元忍不住问道:

  “请教师父,读书写作是我的兴趣爱好,日常事务是我的工作职责。如果这两样算是‘障碍’的话,我怎么去克服呢?”

  老僧解释道:

  “这两样虽然不是人欲,但也会损及性灵,所以也是障碍,必须克服。当然,不是叫你不要读书写作,也不是叫你不管日常事务;而是合理调整,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这样心平气和下来,心火不上炎而下交于肾水,肾水复升腾而上交于心火,从而形成一种水火既济之象——你的心疾也就痊愈了。”

  邝子元听了老僧一席话,得益匪浅,连声称谢,作揖告辞。

  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现在被老僧用话头一点拨,便豁然。回家后,邝子元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真空寺老僧治疗邝子元的心疾,用的就是“心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他找出了病根,分析了得病的原因,指出了病症的危害,提出了治疗方案。从头至尾,都是佛理与医理的结合,可谓是“三句不离本行”。他的话句句在理,说得病家心服口服,照他的话去做,心疾就痊愈了。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佛教故事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国王召来了大臣们,一起“研究研究”。  华丽的手巾一个传过一个,每个大臣都大叹稀有难得,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手巾传着传着,...

《百业经》:(23)金色比丘尼 供养佛塔得金色身

《百业经》:(23)金色比丘尼 供养佛塔得金色身

  《百业经》:(23)金色比丘尼 ——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

因果故事:一生精于算计,为人刻薄的婆舅的悲惨结局

因果故事:一生精于算计,为人刻薄的婆舅的悲惨结局

因果故事:一生精于算计,为人刻薄的婆舅的悲惨结局。   我婆舅是徐州人,今年64岁了,有一子两女。他曾经是我们村里最有钱的人家,风光了很多年。今年因为出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现在在医院躺着,医药费都...

贪执睡眠来日终堕落

贪执睡眠来日终堕落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全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他贪爱色身的快意舒适,每日饱食后即关起房门恣意睡眠,从不修行。  这一天,智慧深广的佛陀忽然发现,这位懈怠懒惰的比丘...

《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译文:  从前有位国王,设立了一条教法:凡是婆罗门等教徒居住在我国内必须将身体洗净,若不洗净,则驱使他做种种苦役。有位婆罗门空提着澡罐,谎说洗净了。别人替他注了水,他随即就泻弃掉,说:「我不洗...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受此果报,但因为累世行菩萨道的功德与愿力,能说人语;菩萨的身口意纯正、真诚、正直,从不虚伪,不做违背真理、道德之事,于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