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做才可以让我们的福报长盛不衰?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福报长盛不衰?

如何能够使企业长久的运行下去,在我国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号称是中国第一大财主牟氏庄园的他们这个案例。这个家族曾经在历史上拥有十八万亩的土地,盛了三百五十六年,可以说是长盛的企业,十代连兴。这个企业,这个家族他们非常注重行善积德,当时他们家长牟氏的主人一天到晚三顿饭都施舍远近的穷人,从明朝末年一直到清末,这三百多年间,他们天天施舍粮食,每年大约施舍粮食一百万斤,前面五代人一共施舍粮食过了一亿斤。所以当时这个庄园他们不需要做围墙,为什么?没人去偷他们的。他们也不需要保卫,为什么?远近的人全给他做保卫,大家都把牟氏家族奉若圣贤,认为这一家行德积善,我们一定要保护他。所以强盗都不去抢他们家的,他抢其他家,不抢这家的,甚至还给他们做保卫。这个家的家族家教非常严格,子孙虽然富有,但是绝不能够奢侈,他们以儒家思想来教育子孙,教大家节俭,所以前面四代人都没有出过纨裤子弟。因为破家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因为纨裤子弟,就像雷曼兄弟,你看它的倒台实际上就是人的因素,这个大企业它最后的这些子孙突然想到要谋取不义之财,所以最后感得破家的果报,这些都属於这家的不肖子孙。

我们再看一个反例,在清朝末年上海有个盐商,他当时是财富富甲一方的,盐商就像我们现在房地产这么好赚。那个盐商姓周,周翁,他很会赚钱,但是不肯布施。有一次湖南发生了灾荒,湘潭分号的一个经理,就是湖南的分公司的经理就代老板(就是周翁)认捐了银子五百两。官府要企业家们认捐,捐了五百两,这个周翁就非常生气,认为捐得太多了。有人问过他,是如何能发到如此的大富?他说「止是积而不用」,这是他的哲学。结果他过世以后,他的财富遗留下来三千万银元,给子孙十房,分了家,每家也有三百万元。但是不过十几年,十家全都空了,都败空了。所以可见得财富的保有,不是看你能不能赚钱,是不是积而不用,最重要的看你有没有德,你有这样的德,你才能够保有长久的财富。

 

点我:

相关文章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乐善好施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乐善好施

一次,已经是一百多岁的老和尚像往常一样,午后没有休息,到寺院外面的玉米地裡去转悠。 这片玉米地是寺院的,收成是寺裡僧眾与掛单居士们的生活补贴。 老和尚走到这片玉米...

净空法师: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利益

净空法师: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利益

我们必须认识清楚,才晓得持戒是清凉自在的,戒律不会带给我们麻烦、不方便,你真正去做,会带给你真正的清凉自在、烦恼轻、智慧长。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利益都在持戒里面得到...

海涛法师:挑战

海涛法师:挑战

  在一个国家里,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全都素行不良,无恶不作。佛陀知道这个情况,便要众弟子运用智慧教化众生,使他们弃恶从善。  佛陀问:「谁愿意到那个国家去渡化全国人民呢?」  目犍连对佛说:「...

当我们遇到别人指责的时候,生气不如好好地争气

当我们遇到别人指责的时候,生气不如好好地争气

学好佛首先不能生气,要消冤解气。生气不仅无济于事,还会使人丧失前进的动力;而争气则正好相反,能够变生活中的阻力为动力。大家知道有一个很有名的领带,叫“金利来”。“...

高傲的萨遮尼犍

高傲的萨遮尼犍

  古代有一位名叫萨遮尼犍的婆罗门长老,号称全国最有智慧的人,门下有五百名弟子。他嘲笑天下人,所以,经常腹部挂一块金属板,在街上昂首阔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得意洋洋地回答∶“智慧暴满流出来...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一日,世尊带领大众至般遮罗大聚落,途中经过一处树林,世尊告诉阿难:“阿难!我们在此暂时歇息。”于是阿难为佛敷座,世尊坐定后,问诸位比丘:“你们是否想见我于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行苦行之舍利?”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