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富贵从布施中来,但其果报错综复杂

《弥勒所问经》说:锦绣满箱却穿著布衣,金银满柜却吃著糟糠,可以安闲却一定要劳筋动骨,可以快乐却整天愁眉苦脸,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于他前世布施的时候不能发至诚心、欢喜心,或者因为别人的劝告而勉强布施,或者布施以后马上又后悔。

住宅简陋的人却常住别人的豪宅,饮食粗糙的人却常吃别人的山珍海味,这就是能享受却无自主权。因为他前世自己不能布施,只知道劝别人布施,或者见别人布施而随喜赞叹。

《业报差别经》说:如果众生因为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又有众生因别人的规劝而少量佈施,布施后欢喜,他来生先贫后富。如果请僧人到家里来,使僧人疲劳奔走之后才就食,那么后世虽能得到富贵,但一定要从劳苦中获得。如果送斋食到寺院,使僧人安然受供,那么他将来享福的时候就无需劳苦,一切所需都会自然丰足。

如果众生以前曾经布施,但没有遇到殊胜的福田(供佛、印经、斋僧,使佛法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知道布施等善法),他所得的果报就会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养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布施。

如果众生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又正巧遇到殊胜的福田,那么,他来世的生活所需就一应俱全。但因为以前没有养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世虽然富贵却很吝啬。《菩萨本行经》说:如果众生不能以至诚心、恭敬心、欢喜心布施,或者布施的时候贡高自大,或者受施者是个相信邪见、颠倒是非的人,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种,下种虽多,所收很少。

如果以欢喜心、恭敬心、清淨心布施,施而不望报,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萨、圣僧,这就好像在良田播种,下种虽少,所收却很多。《般若经》说:如果布施的时候不发心成佛救度一切众生,那么所得到的福报就会很少。

如果布施的时候能够回向无上菩提,发心救度十方众生,那么虽然布施的不多,但所获得的福报就会无量无边。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译文】  90、地得金钱喻  曾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走着,路途中偶然拾得一囊金钱,心中大喜,随即一一点数起来。还没能数完,失主忽然寻找过来,把钱全都夺了回去。这人当时后悔没有快快离去,懊恼的心...

净空法师:自私自利从哪里生起?

净空法师:自私自利从哪里生起?

放下见惑,见里头五大类,第一类「身见」,真正知道身不是我。身不是我,自私自利放下了。要知道,无量无边的罪业从哪里生起?就从自私自利生起。自私自利从哪里生起?从认为...

医生告诉你,关于癌症的那些事

医生告诉你,关于癌症的那些事

一、医生患上了胆管癌肝转移我是一名医生,那年9月初,我患急性胰腺炎住院,进一步检查时,发现肝脏有一个3.5~5.0cm的肿瘤。后来经上级医院复查,结果是胆管癌肝转...

净空法师:拥有财富是命、是福报,如何运用这个财

净空法师:拥有财富是命、是福报,如何运用这个财

拥有财富是命、是福,福报,如何运用这个财富是智慧。要有智慧来运用他的福报,他的福报就一世比一世高;如果没有智慧,用完之后可能来世就没有了。当然想种福,种福,佛经上...

放生愈疾:14.钱尽病瘳叶洪五《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愈疾:14.钱尽病瘳叶洪五《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第二章 放生愈疾  14.钱尽病瘳叶洪五  钱塘叶洪五...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他悟道的因缘很奇特:一次他行走在集市上,见到一个客官买猪肉。他听客人对屠夫说:“精底割一斤来!”屠夫放下刀,叉手说:“长史!那个不是精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