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富贵从布施中来,但其果报错综复杂

《弥勒所问经》说:锦绣满箱却穿著布衣,金银满柜却吃著糟糠,可以安闲却一定要劳筋动骨,可以快乐却整天愁眉苦脸,这就是有福不能享。原因是由于他前世布施的时候不能发至诚心、欢喜心,或者因为别人的劝告而勉强布施,或者布施以后马上又后悔。

住宅简陋的人却常住别人的豪宅,饮食粗糙的人却常吃别人的山珍海味,这就是能享受却无自主权。因为他前世自己不能布施,只知道劝别人布施,或者见别人布施而随喜赞叹。

《业报差别经》说:如果众生因为别人规劝而布施,布施后又后悔,以这样的因缘,他来生先富后穷。

又有众生因别人的规劝而少量佈施,布施后欢喜,他来生先贫后富。如果请僧人到家里来,使僧人疲劳奔走之后才就食,那么后世虽能得到富贵,但一定要从劳苦中获得。如果送斋食到寺院,使僧人安然受供,那么他将来享福的时候就无需劳苦,一切所需都会自然丰足。

如果众生以前曾经布施,但没有遇到殊胜的福田(供佛、印经、斋僧,使佛法广泛传播,使更多的人知道布施等善法),他所得的果报就会微劣,随得随尽。又因为养成了布施的习惯,所以虽然处于贫穷状况,也乐于布施。

如果众生遇善知识后暂行布施,又正巧遇到殊胜的福田,那么,他来世的生活所需就一应俱全。但因为以前没有养成布施的习惯,所以今世虽然富贵却很吝啬。《菩萨本行经》说:如果众生不能以至诚心、恭敬心、欢喜心布施,或者布施的时候贡高自大,或者受施者是个相信邪见、颠倒是非的人,这就好像在很差的土地上播种,下种虽多,所收很少。

如果以欢喜心、恭敬心、清淨心布施,施而不望报,或受施者正巧是菩萨、圣僧,这就好像在良田播种,下种虽少,所收却很多。《般若经》说:如果布施的时候不发心成佛救度一切众生,那么所得到的福报就会很少。

如果布施的时候能够回向无上菩提,发心救度十方众生,那么虽然布施的不多,但所获得的福报就会无量无边。

 

点我:

相关文章

仁清法师:求佛垂慈,接引往生

仁清法师:求佛垂慈,接引往生

接下来一段,是回答杨德官居士的信,是净行人的警鉴,还是劝净行人的一些话。“有云:已入饿鬼道者,据彼所说,及所现象,似可据也。然彼或由自己心中忏悔,或由诸人,及儿女...

这样做,可以让你打通任督二脉

这样做,可以让你打通任督二脉

可能,在多数人看来,所谓“任督二脉”只是出现在武侠小说当中的一种托词。但是,我现在正式告诉你,“任督二脉”确实存在,这不是小说演绎!我们人体,脉络丰富广泛,其中最...

【虚空】的意思,佛教所说的虚空指的是什么?

【虚空】的意思,佛教所说的虚空指的是什么?

虚空(佛家解释)  虚空,在佛教中是指一切万物本体不存在,但能感觉到。就像本来只是反射的蓝天,我们认为是实有一样。因为任何物体都是由许多的微尘组成,就像原子,一直往下分......到极小微尘........

净空法师: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有什么方法?

净空法师: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有什么方法?

※有人问,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有什么方法?印光法师教给我们非常好的方法,天天想“死”,老法师自己写了一个字,死字,贴在墙壁上,死了连身体都带不走,何况身外之物...

忍不住生气发火怎么办?

忍不住生气发火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然而,勉强控制瞋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瞋恨...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V 13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V 13

1316经:本经叙述如果具足戒与智慧,并能正思惟,则能渡过生死流。 在本经中,同样是位名叫旃檀的天子向佛请教:“谁度于诸流,昼夜勤不懈?不攀无住处,云何不没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