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与财富、地位无关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此句出自《朱子治家格言》,平时读来常觉得亲切有味。生活中,我们的一碗粥一碗饭,一件衣物乃至一块布料,都要想一想来得不容易,应该倍加珍惜。惜福,通俗地说就是珍惜自己的福报。《书经·洪范篇》有五福之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包含长寿、富有、健康平安、广行善事、寿终正寝五个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过好每一天,惜福,请从最基础的吃饭、穿衣做起。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大师每日早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再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掉残余的饭粒。大师自己是这样做的,劝别人惜福也很严厉。见有客人吃完饭后,碗内剩了饭粒,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

印光大师之所以如此惜福,因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每天吃入口中的饮食,是农民日复一日辛苦耕种得来的。仅凭这一点,就应该倍加珍惜。一粥一饭能养活我们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孝敬父母、照顾家人、尽心工作、广行善事、奉献社会。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即使你能享的福很大,但是世上仍有很多穷苦人。你的一席酒可能是别人几个月的口粮。所以,对一粥一饭应该感恩,没有一碗粥一碗饭,恐怕就要饿死了。

有福而不知珍惜,奢侈挥霍,极尽享受之能事,很快把福报享完了,未来只有受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健康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应该珍惜。现代社会,不知珍惜宝贵的身体,莫过于纵欲邪淫。对福报损害最大、最快、最隐蔽的也是邪淫。

夫妻之间有节制且遵循经典、古德教诲的正常生活是允许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发达,色情网站、图片、信息以及带有色情内容的娱乐场所较为常见。不少人陷入意淫、手淫、一夜情、嫖娼、纵欲等邪淫苦海无法自拔。更有甚者,对戒色、戒邪淫嗤之以鼻,颇不以为然。毫不夸张地说,邪淫能导致一个人的福报快速流失。贪淫好色易使人染上性病、疾病,健康没有了,家庭破裂了;使人名声扫地,事业受阻,父母脸上无光,甚至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易自卑,易患社交恐惧症,在人群中连话都不敢说。如不彻底戒除邪淫,家庭幸福、学业有成、事业发达从何谈起?惜福,就应该下定决心,干净、坚决、彻底地戒除邪淫,远离色情。

曾子云:“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珍惜粮食、衣物、用具等最基本的生活物品,这是惜福。不邪淫,洁身自好,这也是惜福。若能在此基础上,孝敬父母,努力积德行善,那就更好了。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不管如何孝敬父母,恐怕也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是我们的根,我们一切的福都来自于父母。没有父母,连我们这个人都没有,何谈我们的福。因此,务必在生活上供养父母,和颜悦色与父母相处。最好能引导父母加入到广行善事、学习正法的队伍中来,做到这些才是真正地孝敬父母。

古德说:“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因果法则是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根本法则。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别人有困难,你帮助了别人,将来自然有人帮助你。行善助人,最终是助你自己。人人行善,人人助人,这个世界必将是美好的世界。反之,人人造恶,人人为一己之私,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去害人。到那时,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欺骗、偷盗、杀戮、犯罪。纵然是有福之人,恐怕也无福消受。

不管有钱没钱,不管地位高低,惜福,是一种做人的方式,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惜福,与财富、地位无关。

 

点我:

相关文章

蔡礼旭老师:换位思考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换位思考的智慧

换位思考的智慧蔡礼旭老师换位思考,其实这也是恕道,如其心,恕字就是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感同身受去替他着想。不只是文字在教导我们子孙,老祖宗甚至用符号,我们...

道证法师:每一条戒都是帮助我们活得更好更自在更

道证法师:每一条戒都是帮助我们活得更好更自在更

佛把戒律开遮持犯讲得很清楚,帮我们活得自在快乐,怎么说死在戒条下呢?我对戒条没有很深入的研究,但是初步研究看来,认为“死在戒条下”是很不容易;因为每一条戒都是帮助...

陈永革博士: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及其理论诠释

陈永革博士: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及其理论诠释

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及其理论诠释 内容提要:明末佛教戒律的复兴以菩萨戒为主导内容。其思想立场并非出于传统律宗以律解律的单一立场,而是多元分化、多头并进,既重大...

人间天:如何调整打坐状况?

人间天:如何调整打坐状况?

  同修:老师!晚上好,请问老师我把自己这两天打坐情况说下,按你讲的做状态时好时坏。老师:嗯,打坐的部分是比较变化的,因为状态不同,环境不同,乃至心情不同,打坐的...

放下不放弃,随缘不随便​

放下不放弃,随缘不随便​

人生是一场戏,这个意义很深。佛法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般若。佛在《心经》中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讲的是真空妙有的真理。“...

实修是根本

实修是根本

师父告诉你们,你们最后走的时候菩萨都会给你们计分的,你身上的业障很重,你上得了天吗?最后能否上去,不是你们说了算,不是人间的任何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取决于你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