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权:五种行门速得财富和改造命运

修行的成功,须从大悲心中入手。而悲田应以布施为首。

《佛说像法决疑经》佛说: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

佛陀接着说:譬如有人双足俱折,意欲远步不能得去。虽行五波罗蜜经恒沙劫,若不布施不能得到涅槃彼岸。

在此,经中以说明了用大悲心,布施孤寡,贫穷,恶病等众生的重要性。若无布施以培养出世间大悲心,就是禅定力深都难以修成。

佛陀指出五种布施快速得到福果和改造成好命运:

一、布施孤寡。

二、布施贫穷。

三、布施恶病人。

四、修治己坏塔寺,拥护道场。

五、修治己坏佛菩萨像,让更多的人修学佛法。

这就是《华严经》所说的: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因为菩萨于诸苦众生,绝不放弃救渡施济。

于是,在这样的悲切愍念布施众苦心下,修诸一切法门,自然易成得多。

不少人都希望自己修行有成,修福能速得福,修慧能速得慧。修好相能速得容貌庄严。修净土能速成就。其实,若能法门正确,得到福慧相等福是没问题的。

可知修行,慈悲喜舍心应懂得不可缺少,精勤常行经行,内心清净,一心在道,放下贪欲的心。有时在不知不觉实修过程,或念佛,或打坐,或诵经中突然开悟,入于一心不乱禅定中,是有可能的。

故在于能悉听领悟佛的话,如经法而修。外行布施世间苦人,可以财物,妙法,心灵慰籍同时而施。

内于自身不放逸身心,念兹在兹,令心不散乱,归于一心之中。

这样,我们能得快速成就,如佛所说而得成佛,愿此法门,使我们得大福慧,入于大悲陀罗尼门。

——摘自《处世必读嘉言集》五种布施项目能快速得财福和改造命运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为什么日常生活当中,还有许多不如意的

净空法师:为什么日常生活当中,还有许多不如意的

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从这些事实来观察,我们就能够省悟过来,我们修积功德的时间太短,随顺烦恼习气的时间太长了。一个星期七天,一天二十...

仁清法师:佛菩萨不会以附体的形式弘法度众

仁清法师:佛菩萨不会以附体的形式弘法度众

在这里展开一点帮助大家树立正知见,我们在学佛之前,可能遇到‘某些奶奶’‘某些爷爷’看病,降妖捉怪打卦算命,有些东西吧。可能就出现些迷信色彩,哪种迷信色彩呢?这个奶...

人生最美是释然

人生最美是释然

有些事不争就是慈悲,有些理不辩就是智慧,有些是非不闻就是清净,有些烦恼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

【自杀】佛教怎么看待自杀?自杀会得什么果报?

【自杀】佛教怎么看待自杀?自杀会得什么果报?

自杀 (社会现象术语)  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对其分类有不同的看法。  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因其对自...

净空法师:人要往生前,为何业力会现前?

净空法师:人要往生前,为何业力会现前?

问:人要往生前,为何业力会现前?又为什么冤亲债主会找上来,而且选在往生这一刹那?答:世出世法,情理都相同,你有很多冤亲债主,你现在住在这个地方,他不来惹你,为什么...

净空法师:对人、对事、对物不要指望,不要期望,

净空法师:对人、对事、对物不要指望,不要期望,

放下不难,难在看破。这桩事情,在一切处一切时,你会发现那是障碍我清净心,障碍我平等心,障碍我精进,那就得放下。放不下的塬因是什么?没有觉得它是障碍我的。譬如念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