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功德不回向的过患与回向的利益

功德不回向的过患与回向的利益:

第一,若是功德、福德、善根不回向,自己所做的功德、福德不能圆满,因为修行应该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没有后行回向殊胜,再精进,做得再多,善根和福德也不会圆满。如理如法地做回向了,功德、福德、善根才能圆满。

第二,若是功德、福德、善根不回向给众生,不回向给菩提,果报成熟一两次后就会穷尽;若是回向给众生,回向给菩提了,善根、功德、福德不仅不会穷尽,而且每时每刻都会增长。

第三,若是功德、福德、善根不回向的话,容易毁坏。比如生起嗔恨心了,或生起邪见了,所做的善根福德会立即毁坏、消失;回向给众生和菩提了,善根、福德不会有毁灭、毁坏的时候,即使是生气了、生起邪见了,也不会毁坏。

若是不回向,就会有这三种过患;若是回向了,就能获得这三种利益。

“行啊,那我就经常做善根、福德回向。”也许你现在并没有明白。为什么说最后要放下对自己所积的善根、福德的贪着?因为这种执着是最难放下、最不好放下的。我们现在是颠倒的。今天要施舍自己的善根和福德,都很大方;可是要回向或奉献自己的身体或生命,就非常难了;如果是回向所有的财产或受用,就更难了。应该是善根和福德排在第一位,财产和受用排在最后。可我们却颠倒了,财产和受用排在第一位,善根和福德排在最后。

一说善根回向,福德回向,都挺大方的。我怀疑这些人没有明白善根、福德的真正价值。比如这里有三样东西,一个是真正的如意宝,另一个是一般的珠宝,最后一个是馒头。他不认识一般的珠宝,更不认识如意宝,只认识馒头。珠宝可以施舍,如意宝也可以施舍,让他施舍馒头就困难了。因为他只吃过馒头,知道馒头好,他最喜欢、最需要的就是馒头。凡夫就是这样颠倒,但是没办法,也不能怪他,他不是不喜欢、不追求别的,是他从来没见过,不知道珠宝比馒头有更高的价值,不知道还有比珠宝更好的如意宝,向如意宝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其实一个智者,一个明白人,最难舍掉,最难断掉的是对自己的善根福德,对解脱成佛的执着。最后要断掉的是对佛的执着。这也是最后讲回向的原因。希望大家好好去认识珠宝,认识如意宝,在这个世界上比馒头好得多的东西有很多,不要只认馒头不认别的,这是愚痴。

 

点我:

相关文章

无论如何都不能自杀,自杀是灾难的真正开始

无论如何都不能自杀,自杀是灾难的真正开始

有一些人因为生活不如意或受重大刺激,选择自杀,想一了百了。实际上,这不是了结,而是真正灾难的开始。俗话说:“千古艰难唯一死。”认为死亡是一切的终结,这是错误看法。...

真圆法师:唐密三皈依礼式

真圆法师:唐密三皈依礼式

唐密三皈依礼式 三皈依礼式: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先虚心合掌或者金刚合掌当胸,并稍微上举触额,然后右腿先下跪,次左腿下跪,脚面贴地,双掌分开...

足够大的布施是戒除邪淫的基础

足够大的布施是戒除邪淫的基础

布施不也是行善积德吗?为什么独独把它抽出来专门细讲呢?呵呵,行善积德是世间法的称谓,而布施是佛法的称谓。在解决欲望这个难题里面,佛法比世间法更专业更透彻也更圆满。...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贪欲苦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贪欲苦

生命中的贪欲苦 心律法师  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了,小妹妹终于有一件新衣服了,高兴得不得了。小哥哥还想给妹...

【法会】什么是法会?佛教中的种种法会介绍

【法会】什么是法会?佛教中的种种法会介绍

法会(佛教解释)  法会,佛教仪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斋会、法要。乃为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之集会。即聚集净食,庄严法物,供养诸佛菩萨,或设斋、施食、说法、赞叹佛德。印度古来即盛行此类集会,其种...

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

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

①佛说:若要活得随意些,只能活得平凡些;若要活得辉煌些,只能活得痛苦些;若要活得长久些,只能活得简单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②时光老了,人心淡了;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