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至心为父母回向

汝妻既有信心,当多方劝策,令其增长。汝父母之不信,乃宿根浅耳。当以己之持诵功德,全体至心为亲回向。何得只限三遍《大悲咒》?

汝且莫说为亲回向,自己便无有分。汝能真实为亲回向,比但持诵、不为亲回向功德更为殊胜。所以佛门凡有礼诵等事,悉皆普为法界众生回向,况生我之父母乎?譬如一灯,燃百千万亿无量无边灯,此之本灯犹复如是。若不燃,一灯又有何增益乎哉?况大菩提心之生发,固非世间灯光之所能喻,不过取其片义而已。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陈士牧居士书二”

所言令慈在堂,固宜以此理奉劝。令其生信念佛,以期出生死海。何可谓为过傲?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彼若知其有益,岂有不肯赞许之理?彼若不知其益,尤宜多方启迪。俾生我者得佛法之实益,是之谓孝。如彼固执己见,不肯生信,但当代为忏悔罪业,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母子天性相关。汝果真诚为亲忏悔,亲必有蒙三宝加被,转生信心之日。又当令宗德、慧畅等皆如是行,则一门骨肉之亲同作莲邦诸上善人,何幸如之。

……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祖祢求超升,均无不可。然须至诚之极,方有感应。若泛泛悠悠,则其利益亦是泛泛悠悠。回向之文,宜于正回向后,自己依所求之意作数句。但表其心,不必铺排。汝既知净土法门,尚宜与一切人说其利益,令彼修持,况生我之父母乎?为父母回向,固为至理。而不劝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实孝亲之义。若父母天性与佛相反,当至诚代父母持念回向,消除宿业。久而久之,自会生信修持。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父子天性相关,而有不能转移之理乎?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点我:

相关文章

我诵持大悲咒的三年,亲证真的灵验无比

我诵持大悲咒的三年,亲证真的灵验无比

九四年前我接触佛法,一读《金刚经》,深合我意,马上就发心皈依。但是我对吃素一说,颇为不解,既然《金刚经》说,万法唯名,应无所住,烦恼皆因执着,放下随缘即得自在,为...

呷绒多吉上师:随时准备放下很重要

呷绒多吉上师:随时准备放下很重要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79)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放下呢?很简单,随时观察你生活里的一切,你有没有在意?如果有在意就是没有放下,如果没有在意就是放下了。比如,你...

达真堪布:施舍心是可以练出来的

达真堪布:施舍心是可以练出来的

我们是要做布施,但佛并没有说刚开始就要施舍自己的骨肉、手足等。佛说刚开始你实在修不出施舍心的话,就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练,右手给左手,左手给右手,这样来锻炼自己的心...

大安法师:正解“临终正念”

大安法师:正解“临终正念”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疏》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正念现前。《钞》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

净空法师:帮助有缘众生,随缘而不攀缘

净空法师:帮助有缘众生,随缘而不攀缘

我们看末后这一行,「今经云洞视」,特别注意这两个字,洞视,「十方去来现在之事,即能见无量世界之事,可见极乐国人之通」。这就是讲极乐世界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这...

净空法师:对待任何人都是笑面,我们有没有做到?

净空法师:对待任何人都是笑面,我们有没有做到?

进入佛门,寺院、道场,进入佛门第一个看见谁?你进门,从山门进去,山门是天王殿,是佛家的大门。大门一打开,他坐在当中面对着门外,你一进门第一个看到他,弥勒菩萨。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