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后,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终不皈依邪魔外道;皈依法,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便是获得皈依体后应遮止的范畴。

遮止学处中首先要求我们,皈依佛,永不皈依其他宗教或各类民间信仰。同时要认识到,皈依佛之后,也不应再以世间的感情、财物、地位为究竟归宿。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学佛就要排斥生活的一切吗?并非如此。皈依,决非逃避现实,更不是让大家不再工作谋生或成立家庭。只是希望我们认识到:这一切于人生只有暂时意义,不是真实皈依处。否则的话,眼前利益往往会像蔽目之叶般挡住我们的目光,使我们看不到事实真相,看不到广阔世界。

皈依佛,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的觉悟,那是世、出世间最究竟圆满的智慧。若皈依后还心系余皈依处,不仅会破失皈依体,更会使我们生生世世难有因缘得遇佛法。

皈依法,应依教奉行,依法遵循各种戒规,遮止一切不如法的行为。对于在家居士来说,重点是奉行五戒十善,其中的每一条,都包含保护自己及不伤害他人两方面。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五戒亦为五种布施,即无畏施。奉行五戒,是断除恼害众生的因缘,从而消除他人恐惧,故名无畏施。

如果我们不杀生,别人就不必担心被我们伤害;如果我们不偷盗,别人就不必担心财物会被我们掠夺;如果我们不邪淫,别人就不必担心家人和我们在一起不安全;如果我们不妄语,别人就不必担心被我们欺骗;如果我们不饮酒,别人就不必担心我们会失去理智。

而在十善中,尤其注意口业的防护,如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我们应当特别引以为戒的。不良语业不仅会制造事端,影响大众和合共处,更会使内心在人我是非中越陷越深。

此外,十善中还增加了不贪、不嗔、不邪见。

贪、嗔、邪见为根本烦恼,由此派生一切不善业,抓住这一关键,其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皈依僧,不再皈依任何外道或其他宗教信仰者。但遮止的意义主要在于不以其为皈依处,并不排斥在工作中与他们进行接触乃至合作。

遮止学处主要包含这三个方面。当我们皈依之后,对任何不信乃至诋毁三宝的行为,决不能随顺。宁舍生命,不舍皈依。须知,无论以什么方式认同毁谤三宝的做法,将立即失去皈依体。

 

点我:

相关文章

本法法师:随缘度众

本法法师:随缘度众

随缘度众   既然是随缘而度一切众生,就不执着对或错,也没有什么是与非了,是或非已不重要了,我这几年的感受是这样的。所以,就发觉我应该离开人事问题与...

呷绒多吉上师:在家学佛人也要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呷绒多吉上师:在家学佛人也要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101)在家学佛人在生活中也要像个正常人。不要为了自己做功课,就不理家里人。该做的家务事也不做,做功课像完成任务一样...

索达吉堪布:爱的真名叫“无常”

索达吉堪布:爱的真名叫“无常”

首先,爱是无常的但我们以为它是永恒的,一旦它变化了,我们就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如同一种神圣的信念被摧毁了一样。世间有一句话叫:“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极乐之光: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有情生命循

极乐之光: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有情生命循

有情生命循环的过程(十二缘起) 有情生命循环的过程分为十二步,依次是:1.无明 2.行 3.识 4.名色  5.六入 6.触 7.受 8.爱 9....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五、皈依后如何修行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五、皈依后如何修行

五、皈依后如何修行 佛法的修学过程 佛法在具体的修持上分为两大块:首先是基础佛理,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其次从基础佛理再上升到无上妙法。 因为佛理是常识知...

宣化上人:居士们以为这是功德,其实是帮出家人下

宣化上人:居士们以为这是功德,其实是帮出家人下

居士们以为这是功德,其实是帮出家人下地狱!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居士们供养出家人,切记莫生贪心。好像你去护持一个法师,我去护持一个法师,令出家人分开,不能同住修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