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关于回向、发愿这​两个问

慧净法师答莲友疑问 问:很多人对回向、发愿这两个问题还不明了,请法师开示一下。 答:净土法门不是讲我们回向给阿弥陀佛,不是的!是颠倒过来,是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阿弥陀佛将他真实的功德回向给我们,使我们离开娑婆的轮回,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去得到真实——成佛。是阿弥陀佛将功德回向给我们,不是我们将功德回向给阿弥陀佛。一方面因为我们没有真实的功德,我们所修的,都是有漏、杂毒之善,虚假、不实之行,与阿弥陀佛涅槃的真实境界不相应,所以,不可能有功德回向——既不能,也不必:我们不能修出真实的功德,所以不能;同时,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已经完成了,所以不必。这是不必单独回向,也是不用特别发愿的——我们之所以信受弥陀的救度,就是有一种愿生心。从愿生心这一点来讲,也是属于一种发愿的内涵。本来已经具有这种内涵了,所以不必每天都再发愿。只是说,如果我们在做早晚课的时候,最后就连贯着念一遍“发愿文”,这个“发愿文”就是《回向偈》。在我们每本书的后面都有这首善导大师所作的《回向偈》,这首《回向偈》与一般的回向发愿不一样,这首《回向偈》是: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这首《回向偈》完全是弥陀回向。“愿以此功德”:是指弥陀的悲愿,以他所累积的功德。 “平等施一切”:平等布施给十方一切众生。 “同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而往生就能成佛,所以,愿往生净土的心,就是净土法门的菩提心。净土法门不必另外再去发菩提心,闻信弥陀救度、回心转意愿往生,这种心就是我们的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是个安稳、快乐、没有六道轮回、“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国土,所以说是“安乐国”。早课、晚课后面就念这首偈,其它没有特别需要念的回向文,也不需要另外发愿往生。我们本来就有这个愿,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领受弥陀的慈悲,不必总是重复地告示自己:“我要这样,我要这样!”如果这样的话,表示还是在最初阶段,还没有领受弥陀的慈悲。 领受弥陀的慈悲就是信机、信法。 信机、信法这种信,是很深刻的信,叫做“深信”,深信就是决定性的信。 因此,善导大师才说:“一者决定深信”,“二者决定深信”。这个信是深信,而且是决定性的。既然决定了,就永恒决定了。在机方面已经决定深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所以才“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这样的话,已经信愿行通通具足了。你只要时时刻刻称名,念念之中都是在发愿,都在回向。所以,每句名号里面,都是在流露弥陀回向给我们的功德,呼唤我们让他救度,也都是在流露自己随顺、信顺弥陀的救度,领受他的功德,愿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声声名号都是在表达这种心,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般要回向龙天护法,要回向什么什么的。其实,在念念称名当中,不祈求、也不知道,自然就有那种功能。不必我们回向,龙天护法自然就来护我们的法,保护我们。 所以,净土法门是:只要专称弥陀佛名,自自然然就是在“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学佛的人,不能忘掉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要报这四重恩,就只有称念弥陀名号。称念弥陀名号,你不知不求,自然就能超度祖先,就能庇荫儿孙。我们的心虽然没有想到报答不报答,但是佛力的缘故,自自然然就会有报答的功能。(《三经一论大意》)如今,弥陀既已成正觉,我等归命必往生。有一句话说:「好不容易」,天底下真正「好不容易」的,是阿弥陀佛的愿行。阿弥陀佛好不容易为我们经过五劫的思惟,而发下了四十八大愿,为了完成四十八大愿,又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最后因圆果满,而成就阿弥陀佛这尊佛的正觉,成为具足万行万善恒沙功德的南无阿弥陀佛。祂的成佛,是成就了什么?就是成就了我们必定往生成佛的功德,若无弥陀正觉,即无我等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把功德回向给那些不喜欢我们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把功德回向给那些不喜欢我们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 (87)面对别人的恶意指责和诽谤,无需介意,也不需要特别解释,因为众生本来无明。这就好比真正偷了东西的人,嘴上一定会否认;反而没偷东西的人因...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还有后半句,你却不知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流传很广,几乎成了一般俗人和不真知佛法的学佛人贪口福吃肉的依据。若见学佛人吃素,则说何必执著,“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这种观点混淆了圣凡、性德和修德,是执理...

放生免患:34.永吾坎坷吴文英《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34.永吾坎坷吴文英《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34.永...

佛光照亮抑郁的天空

佛光照亮抑郁的天空

《净土》2012年作者:智净对于一个精神科医生来说,抑郁症是越来越常见的疾病了。二十年前,在病房里看不到几个抑郁病人住院,可如今迅速增多,更不要说门诊了。末学看过...

海涛法师:家人往生,大的悲心生起,自然小小的感

海涛法师:家人往生,大的悲心生起,自然小小的感

她说她有个女儿得癌症,往生了,四十岁,三个月了。她走以后我就开始念佛,但是我心里还是会很想她,有时候念佛还是会掉眼泪,请告诉我,如何心才会静下来,念佛不会想她?想...

印光大师:临终切要

印光大师:临终切要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