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佛教感应指的是什么?

\

佛教解释

  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

  感属于众生,应属于佛。玄义六上曰:“经中机语缘语,并是感之异目,悉语众生。(中略)应是赴义。”三藏法数三十七曰:“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佛,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正法华经一曰:“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尊所为感应如是。”大日经疏一曰:“妙感妙应,不出阿字门。”金光明文句六曰:“净土三昧经云:众生亦度佛,若无机感,佛不出世,亦不能得成三菩提。”同记曰:“今从圆说始究经意,良以自他性本不二,方有能感及有能资。”因是台宗立四机四应。众生感佛菩萨灵应之善根发动曰机,应此机而垂佛菩萨之利益曰应。是有四句:一冥机冥应。于过去善修三业,于现在未运身口,籍于往昔之善根,是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知,是为冥应。二冥机显应。于过去植善,冥机已成,得值佛闻法,于现前得利益者。佛初出世最初得度之人,现在何尝修行,诸佛照其宿机而自往度之也。三显机显应。现在之身口意,精勤不惰,能感降临。如须达长跪,佛往祇洹,月盖曲躬,圣临门阃。又如今之行人,礼忏道场,能感灵应者是也。四显机冥应。人于一世勤苦,现善浓积,而不显感,冥有其利,即显机冥益也。法华玄义六上曰:“众生根性百千,诸佛巧应无量。(中略)今略言有四:一者冥机冥应,二者冥机显应,三者显机显应,四者显机冥应。”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发出电磁状态的变化;叫做感应。也叫诱导。   (2) (动)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感情或动作。电磁感应是存在的。(作主语)。

详细解释

  ◎ 感应 gǎnyìng   (1) [response;reaction;interaction]   (2) 物理学名词。一个物体(如电导体、可磁化体、电路)内部由于另一类似激发物体的接近(但不接触)或者由于磁通的变化而产生的电荷、磁性或电动势   (3) 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反应   自然界现象对于人间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茅盾《谈月亮》   令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与妻书》   (1).受影响而引起反应。《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汉书.礼乐志》:“《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犹且感应,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诸玩》:“﹝琴﹞凡动第一絃,则第四絃亦应,自然易动,即以羽毛轻纤之物试之,皆然,此气之自然感应者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2).谓神明对人事的反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神通感应,不可思量。”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恶有恶报,感应之常。”《清史稿.世祖纪二》:“考之《洪范》,作肃为时雨之徵,天人感应,理本不爽。”   (3).物理学名词。指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发生电磁状态的变化。
点我:

相关文章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 凡是宗教都有其共通性,也就是离不开信仰,没有信仰也谈不上是宗教,而且所有宗教都劝人为善,启发爱心、博爱和慈悲。然而佛教不同于所有宗教的最...

什么样子的人最有福报

什么样子的人最有福报

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要太较真,不要太计较,不要太认真,最好傻傻的,痴痴的。让别人去耍小聪明,我们做一个笨人就好了。如果被别人欺负了,怎么办?若无其事就好,若无其事...

净空法师:是自己恶心所起现行,才会看到别人都可

净空法师:是自己恶心所起现行,才会看到别人都可

人成佛了,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成菩萨了,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所有一切境界,唯心所变,真的会随心所转。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所以你要问自己境界究竟到什么程度了,从这个...

净空法师:怎样才能得身心轻松大自在

净空法师:怎样才能得身心轻松大自在

一切放下,身心现在人讲轻松,我们佛法里面讲得大自在,你就入境界,得大自在是自受用,是你自己的享受,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今天做不到,什么原因做不到?这些东西常常...

信愿法师:车祸身亡助念往生

信愿法师:车祸身亡助念往生

【念佛感应录】车祸身亡助念往生重庆市奉节县牛永琼居士讲述她儿子马培靖往生的故事:我儿子1982年12月9日出生,生产的时候我疼痛难忍,别人劝我念佛。当我口称佛名时...

没有闻思基础就去打坐,小心走火入魔

没有闻思基础就去打坐,小心走火入魔

问:几年前我很喜欢打坐,但没有师父教,只是一个老人家告诉我如何打坐,我就去打坐,后来佛教界的一位老师看到我打坐,他就告诉我不要坐,他讲我坐下去会变成呆掉。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