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我们要想了解一个宗教的内容,以及一个宗教是否为我们人生所需要,则我们一定先要了解一个宗教的教主。他的人格、智慧是否值得我们崇拜信奉?以及我们崇拜信奉了他,他是否真能指示我们解脱人生的烦恼痛苦?我想:这是我们信仰宗教首先需要知道的课题。

  因为我们信仰宗教,不单是暂时求得精神上的寄托,心灵上的安慰,最高的目的是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所以,当我们信仰宗教的时候,就要首先知道他的教主是否有历史的可考?人格是否已臻完美之境?自性是否已经清净?本身是否已经解脱?这些问题,都不容许我们忽视的。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出生在民国纪元前二四五五年的四月八日,降诞的地点就是被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古国之一的印度,这是在中外历史上均有记载的。所以,我们决不可以把佛陀看作是来去无影无踪的神仙,也不可以把他视为是玄想出来的上帝。他有出生的时间、地点,更有生养他的父母,他经过了多年茹苦含辛的修行,终于成为一位大智大觉的完人。这是中外的学者、宗教家,所一致公认的。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成佛亦在人间。他是我们长夜漫漫的人间慧灯,他是我们苦海茫茫的人间舟航。他的人格已经到达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净不染,他解脱了世间上一切束缚烦恼,他已经远离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说法四十余年,告诉我们求得解脱的方法,指示我们应行的大道。他所留在这人间的佛法,无一不是从他大智觉海中流露出来,无一不是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

  我们皈投在佛教的怀抱之中,既可以把佛教当一种宗教来信仰,也可以把佛教当一种学术来研究。同时,创立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更可以作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最高模范。

  救世主释迦牟尼佛是世间上最崇高伟大的圣者,佛教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宗教。佛教流传至今日,虽然已遍及全球,但遗憾的是宣扬圣教的教徒,都重在玄谈,而忽略了佛陀应化在世间上的精神。理论超过现实,都没有体会到佛陀住世的本怀。唯有发扬佛陀觉人救世的精神,佛教才能更令人有所敬仰,有所效法。

点我:

相关文章

佛说造塔功德经--地婆诃罗

佛说造塔功德经--地婆诃罗

佛说造塔功德经一卷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译     造塔功德经序 翻经沙门圆测撰   夫塔者梵之称。译者谓之坟。或方或圆。厥制多绪。乍琢乍璞。文质异宜。并以封树遗灵。扃钤法藏。冀表河砂之德。庶...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施护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施护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有憍萨罗国胜军大王。其王尊贵有大威德富饶自在。所居国...

看佛陀如何度化悭贪成性的“葛朗台”

看佛陀如何度化悭贪成性的“葛朗台”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他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人悭贪。不管任何人,只要前来乞讨,他一定不由分说地将其赶走。为了防止盗贼,他设计了七重坚固的大铜门来维护安全。同时,又用小石块混泥作墙,用铁...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般剌密帝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般剌密帝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

百业经 食肉鬼--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食肉鬼--堪布索达吉

食肉鬼 ——世尊调化 千食肉鬼 一时,佛在王舍城,在王舍城与舍卫城之间的森林里有一千个食肉鬼,天天对玛嘎达和果沙拉之间的行人作害。后来,萨迦国王(即胜光国王)派使者告诉影胜国王:“陛下,两国之间的...

尚书--未知

尚书--未知

《尚书》原文及翻译 【导读】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这里说的"书",就是指《尚书》。《尚书》是我国上古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文件、文告的汇编,其中也有部分篇目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