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谛】佛教的四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四圣谛释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即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道圣谛。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其余的人只能随着佛陀而解说,乃至辟支佛也只能自己觉悟,没有办法以四圣谛来度化众生。

  佛陀阐释四圣谛的目的,是要告诉我们世间的因果以及出世间的因果。“苦”是指世间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世间因;“灭”是苦熄灭的果--出世间的果;“道”是灭苦的方法,通往涅槃的道路--出世间的因。在经典中有这样的比喻:众生的身心有种种的生死业以及烦恼,即是有各种的心病,佛陀将此病情,以及病情之所在处,告诉众生,并且指出那些解脱的圣人,没有病苦而得到的愉悦,以及解脱病苦的方法。。

  三转四谛法轮

  佛到鹿野苑,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

  第一次说法这么说:原来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道,可修性;此时灭,可证性。

  第二次说:此是苦,我已知,不复更知;此是集,我已断,不复更断;此是道,我已修,不复更修;此是灭,我已证,不复更证;

  第三次转说: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道,汝应修;此是灭,汝应证

四圣谛的次序

  概述

  一、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

  二、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三、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槃。

  四、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就可解脱生死。

  苦圣谛

  苦即是逼恼的意思。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苦相可分为三苦以及八苦;苦果可分为有情世间以及器世间两种果报。

  集圣谛

  集圣谛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称为集圣谛。集就是招感集取,招感就是业力被烦恼所引发出来;集取就是烦恼在造业。因为我们过去造种种的业形成力量,加上过去与现在种种烦恼的引发,使我们受种种苦。所以这个集圣谛所要讲的就是烦恼以及烦恼所造的诸业行。

  灭圣谛

  灭圣谛即是苦灭圣谛。它说明众生可以从生死相续不断的苦报中得到解脱。灭是指灭除惑、业、苦,断著贪嗔痴等无明烦恼,不再有造作之心,究竟不生,不生所以不灭,即是涅槃。

  道圣谛

  道是出世间的因,解脱苦的方法,通往涅盘之路称为道。广义的说有三十七道品,狭义的说有八正道。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能这样生活那多自在

净空法师:能这样生活那多自在

中国老祖宗教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中国从前读书上学,第一个老师就是告诉你人性本善。那个本善是什么?就是佛性,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一个意思。所以教...

印光法师:为何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印光法师:为何临终一关,最为要紧

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有在世情场...

家有两尊菩萨最应该供养

家有两尊菩萨最应该供养

现在的人把钱看得尤为重要,比自己的父母都重要,一天到晚都想着怎么来钱,天天拜财神爷,给财神爷上供果,渴望改变自己的财运。看到这样的状态,菩萨也是告诉我们,如果一个...

智慧故事:真正放下了,就真正自在了!

智慧故事:真正放下了,就真正自在了!

  有个弟子去见他的师父。师父问他:“你最近怎么样?”他说:“我的心总是非常沉重。”然后徒弟就开始诉苦,讲他不欢喜什么、什么事不舒服,半小时过去了,师父一言不发,始终安静地听着。  等到他快讲完的...

净空法师:放下从哪里放起?

净空法师:放下从哪里放起?

从哪里放下起?首先放下自私自利,这就是放下我相;我相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自私自利,一定要把这个放下。“我做的这个事情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利益一切众生”也得放下,弘法...

观音大士感应入梦,对他说:冥中阴律,只有放生可

观音大士感应入梦,对他说:冥中阴律,只有放生可

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他的朋友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尚未出仕前,于辛巳年秋天,染患重病,医生误投药剂,生命陷于危险。屠太守病中立誓,愿以利人济物,忏悔自己业障,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