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送精舍制

  佛子罗睺罗开悟以后,在教团里的地位更加提高,尤其在家信徒们对他更是另眼相待。因此,在比丘中要以罗睺罗所受的供养最多。

  对于根器薄弱的弟子,供养多了,物质生活过得丰富,有时反而障碍修道。不过,罗睺罗现在是觉悟的圣者,身外之物拖累不了他,凡是有双份的东西,他总是转赠给别人。

  有一次,佛陀在迦毗罗卫国的一个聚落说法的时候,有一位长者信仰佛教,皈依了佛陀。这位长者尤其对罗睺罗有缘,他发心护持罗睺罗,凡是罗睺罗有所需要,他总是为他做到。

  后来,长者特地建筑了一座精舍供养罗睺罗,罗睺罗也就在此安住下来。因为那时行脚的比丘很多,罗睺罗住的精舍里就常有比丘挂单,可是那位长者以为精舍是他布施的,总欢喜干涉精舍里的行事。罗睺罗就报告佛陀,请问佛陀怎么办?佛陀告诉他道:「罗睺罗!在我的法中,僧团中的事,在家信徒是不可以管的。在家信徒发心布施精舍,不可因为是他布施的就横加干涉。你告诉那位长者,问他供养精舍的目的何在?如果是施僧,布施出去的东西就不是自己所有;如果他要管理,告诉他精舍不是商店,精舍由僧住持,信众护法是可以的,管理则不可以。」

  罗睺罗把佛陀的话告诉长者,可是,不能深解佛法的人往往会给权势冲昏头脑,或是过份热心而执着,要教这位长者不过问精舍,他不能完全放下。就这样,他和罗睺罗的感情有了芥蒂,过去他所尊敬的罗睺罗,现在反而成为他的眼中钉。有一天,罗睺罗到舍卫城去办事,正在这时候,长者来拜访罗睺罗,一见屋子里空无一人,于是乘罗睺罗不在的机会,便将精舍再供养给其它的比丘。

  在家信徒像这样出尔反尔的分别心,实在是违背法制的。当罗睺罗事情办完后回来,精舍已成为别的比丘所住,只好再回到祇园精舍去。佛陀问他为什么很快又回来,罗睺罗就把情形一五一十地向佛陀报告。佛陀听了以后,十分慨叹不能深切了解佛法的人,要他忠实的奉行佛法实在很难。

  佛陀于是召集诸比丘,宣布说:「曾经一度布施给人的东西,即使那施主要再送给你,你也不应该接受。」

  这不是佛陀护着罗睺罗,僧团的法制都是为了免去未来的纠纷,不幸的是佛陀言中了,今日佛教中寺产的争执,大都为了这个原因。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29)第一只大熊  舍命救人遭彼杀害

《百业经》(29)第一只大熊 舍命救人遭彼杀害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世界上有四种不同众生,你是哪一种?

世界上有四种不同众生,你是哪一种?

  一天,老和尚坐在寺庙里。傍晚时分,弟子们静静地坐在他的身边,听老和尚开示。  老和尚看着弟子们,慈祥地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主人为它配上马鞍,套上辔头,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

海涛法师:月圆日 佛教故事

海涛法师:月圆日 佛教故事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曾经示现做过一只兔子。这一只兔子王领导了很多动物,在森林里面修行。它常常跟其它的动物说:“每一个月的月圆日,我们要保持道德清净,我们要做圆满布施。”  所以前一天它自己还在想...

《百业经》:(11)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得佛授记

《百业经》:(11)阿那新(给我) 种下善根得佛授记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天早上,世尊身披袈裟(kasaya)手持钵盂(prata)到城中化缘(pindapata)。当时,有位施主供养了许多甘美的食品...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教故事:《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许多婆罗门参加婚礼。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佛对阿难说:“现在你随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时,那些婆罗门远远见佛来了,就说:“今天是因儒童结婚...

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

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

  民初,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  他那个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