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序言
作者: 魏承思 序言 中国佛教文化史是一个古老的综合论题。 远自释道安首倡“出家无姓,同称释子”,综理经录为中国佛典目录学之始。罗什为答慧远所问大乘深义十八科而撰《大乘大义章》。厥后天台、华严分科判教,别立门庭。天台若《大乘止观法门》(传慧思作),释如来藏,总明三性,发万法互摄之说;湛然作《金刚錍》,立“无情有性”之义。华严若法藏《金师子章》,明缘起,论五教。宗密晚出,和会“宗”“教”,作《禅源诸诠集都序》,分为三宗七家;乃至《原人论》兼及儒道有关人生来源论点,直显真源。盖已“上为以前佛学作一结算,下为以后道学立一先声”(冯友兰语)云。至宋延寿禅师出《宗镜录》,亦隐为“宗教会合”之结撰也。 近贤自杨仁山刻经弘教,欧阳渐建立内学院,章太炎、梁任公、吕澄、汤用彤诸氏,迭出宏篇,综论佛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其致广大而尽精微之业绩,固已为内外学者所公认矣。顾尚未有将二千年来佛教史迹与传统文化之交涉,源源本本,作一鸟瞰式的叙述,而予吾人以一明确详尽的概论,乃今于魏生承思新编《中国佛教文化论稿》一书见之矣。 作者立足于前修与时贤丰硕成果之上,妙善抉择,取精用宏,蔚成长编。认为佛教是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对古代印度文化的一次系统总结和重大变革。中国佛教则是印度佛教在中国文化圈内的移植。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儒、道文化相接触,已经历一个由依附、冲突到互相融合的过程。此一过程既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化的过程。经过长期的选择、改造和重构,中国佛教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从而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来说,它具有适应性、世俗性、调和性、简易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既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作用于佛教的结果,也是佛教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广泛传播的条件。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书此一叙述,要言不烦,甚得探骊之快。余尝言文化有三性:继承是历史的传统,吸收是时代的潮流,创造是民族的形式。二千年来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大乘佛学天台、华严、南禅诸宗的开创,承先启后种种殊胜,足为吾说张目;而魏生论稿之问世,实一大事因缘也。吹网投针,全凭自力;他山攻错,所望读者。因乐为之序,藉证同参之雅云尔。 苏渊雷 一九九一年辛未清明于姑苏旅次 问:请问师父,如何持好不邪淫戒?答:在这样的末法,叫做欲望横流、红尘滚滚、欲海狂澜的时候,这条戒就是“不邪淫戒”,一定要把它持好。咬定牙关要持好,这不能开玩笑。你... 从求智慧到为生死──回顾我与净土宗的法缘(三) 第311期明觉 文:关其祯 我由一个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转为相信生死轮回的佛教徒,除一些因果法则的逻辑分析外,几... 曾几何时,坐办公室是人们最羡慕的工作之一,可现代社会中,“坐”早已从一种享受变成对健康的奴役。忙碌的8小时中,屁股不得不时刻黏在椅子上,让大多数人越坐越懒,健康状... 20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 编辑:黄夏年 来源:南普陀在线 一、引 言 召开学术会议,就某一问题进行专门学术讨论,这在古已有之。佛教是一个强调... 释昌莲编辑现在,地处北国边陲的黑龙江,已经进入深冬季节;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北风呼啸,到处是一片银色世界,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这样的天气,若是人们在户外过夜... 现代人生活好了,想吃什么有什么,但再在我们遥远的饿鬼道却还有很多众生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甚至连食物和水的名字都没听过,你说可怜不可怜,可怜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