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生爱 便笑得自在

我们的心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宽容生爱,学会人生的退步,也就能感受布袋和尚开口便笑的大自在。

 

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插秧诗》
 
布袋和尚名契此,五代后梁时人,不详世籍姓氏。
 
当我们走进寺院,一般正对着我们的大殿叫做天王殿,大殿东西两面供奉着四大天王,这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而正对着我们的就是我们俗称的大肚弥勒佛,而在弥勒佛像边,常写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由此可看出,大肚弥勒佛的心胸之宽容。而这大肚弥勒佛像就是根据中国佛教的历史中的一位布袋和尚而来的。契此平生好学,善吟咏,每以偈语与人交谈。有人问他有法号否。他用偈语作答:“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因此世人称他为布袋和尚。
 
   话说五代后梁时,一个冬天,天刚亮,奉化长汀有个人叫张重天,正好在江里撑竹排打夜鱼归家,一抬头,看见大桥岳林寺那边漂来块薄冰,冰上坐着个七八岁男小孩,滴成冰的大冬天,身上只系了个肚兜,脸上还笑眯眯的,头皮圆圆,肚皮圆圆,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圆鼓鼓的,圆屁股下还垫着只青布袋,张重天没儿子,见到后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就把他拾回家里,收为义子,取名契此,号长汀子。
 
转眼十年,小契此成了小后生。相貌也十分有趣,光额壳,凸肚皮,茶盘脸,大嘴巴,见人笑哈哈。加上其心地善良,为人勤快,喜欢帮忙人,村里人都欢喜他,给他起了个绰号“欢喜和尚”。
 
这年春天插秧,隔壁张三要种田,请契此帮忙,契此一口答应;同一天,几位同村的乡亲都想赶季节种田,来请契此相帮,契此也一一应承。几天后关秧门,种田人老规矩,都要请相帮过的吃一顿酬谢酬谢,哪晓得到了契此家,四邻八舍边争边拉,都说契此那天是相帮他家种田,弄得契此有些为难,只好偷偷避走拉倒。
 
后来,契此在岳林寺出家当了和尚,契此干农活速度非常快,所以出家后也常常帮周围的乡亲们耕种,传说又到一年中插秧的季节,几个后生不服契此,决心与契此比插秧速度,在水田里,契此把草鞋甩了出去,草鞋瞬间变成一只大鲤鱼,大鲤鱼满田跳跃,几个后生追来赶去满田捉;直到天黑,二亩田还有一大半没种完,再看契此的那片水田,已经齐齐刷刷插上稻苗。契此将最后几束秧插上,笑着说了首偈子:
 
“手持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梁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将入灭前,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坐化。
 
至此,众人才知道行履疯颠的布袋和尚,原来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别州看见和尚仍背着布袋到处走,于是世人竞相描绘他的图像供奉在家中。据说,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东堂上。
 
故事只是故事而已,而布袋和尚却留下了这千年传诵的插秧偈子,这首诗除了描述插秧的过程,还透析了至深的人生哲理,诗中描述手里拿着满把的秧苗,低着头弯着腰,倒退着身子,一步步顺次把秧苗插进水田。当他在低头弯腰倒退着身子插秧时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倒映在水里的青天,水里的青天是那么的清净明澈,使人恍然大悟到:原来人们整天追求的道,就像水里青天般的明澈。由此,如果你的心地一旦清净得一尘不染,便就获得人生的大智慧。诗的末句,借插秧时的以退为进,暗指为人处世,若能时时处处、谦让忍受、行退一步之法,就可以在人生旅途中向前迈进很多。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应当学会宽容别人,凡事退让一步为高。当你宽容了别人,你就会得到别人善的回报,自己也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的心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宽容生爱,学会人生的退步,也就能感受布袋和尚开口便笑的大自在。

 

点我:

相关文章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学愚教授: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作者:学愚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其核心之一就是慈悲,其社会实践就是布施。菩萨思想在上座部佛教经典中就已经出现,但主要用来阐...

清远法师:讲经说法 展现风采——清远法师接受凤

清远法师:讲经说法 展现风采——清远法师接受凤

讲经说法 展现风采——清远法师接受凤凰网华人佛教访谈 2008年4月9日,清远法师在北京前门建国饭店接受了凤凰网华人佛教和中华宗教交流协会网的联合访问,清...

深陷15年的手淫史,惨痛的人生让我与世间所有美

深陷15年的手淫史,惨痛的人生让我与世间所有美

一直想把自己这些年悲惨痛苦荒淫的经历写出来,劝导现在还深陷邪淫、手淫泥潭而不自知的人,但由于多年来的恶习所致,业障深重,生不起足够的信心和正念,导致浑浑噩噩一天又...

传喜法师:剪除烦恼丝 成就出家缘

传喜法师:剪除烦恼丝 成就出家缘

剪除烦恼丝 成就出家缘 那除了我们跟小同学讲的,我们凡夫的力量跟佛的智慧还在拔河啊,其实这种现象每天在这个世界都在发生,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个人来到佛教这个...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念珠的由来

念珠的由来

  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经常受到邻国的侵凌,加以国内瘟疫流行,内忧外患,人民非常苦恼,国王更是忧心忡忡。  有一天,国王悄悄地来顶礼佛陀,请求佛陀告诉他如何修行才能脱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