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闻法

  佛陀从远方的跋耆国游行教化到毗舍离国,住在猕猴池旁的重阁讲堂。国内的商人得知佛陀的行止,都欢喜地相约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问讯顶礼,佛陀也为商人们种种说法。

  因为商人们不久之后将要前往远处的恒尸罗国去做生意,因此恳切地请求佛陀,在他们出发前能接受大家的供养,佛陀慈悲默许商人的请求,商人们欢喜地各自回家准备。

  翌日,佛陀与弟子们依约来到商人的居处,商人们个个亲手奉上美味饮食供养佛陀,佛陀体恤商人的用心及平日行商的危险辛苦,便为商人说法。

  佛陀说:「你们在旅途中,有时难免会行经偏僻的旷野林泽,遇到种种令人恐怖心惊的事,这时你们的心中应当称念三事来去除怖畏。第一、称念如来名号,增加信心,恐惧自然消除;第二、念法,正法能离去烦恼之火,如果能够思惟通达,就能觉知缘起法;第三、念僧,思惟佛弟子的善行正道,乃至思惟佛陀的功德,如此一来,所有的恐惧必然能够灭除。」

  这时,佛陀又为毗舍离的商人说供养随喜偈:

  供养比丘僧,饮食随时服,

  专念谛思惟,正知而行舍。

  净物良福田,汝等悉具足,

  缘斯功德利,长夜获安乐。

  发心有所求,众利悉皆应,

  两足四足安,道路往来安,

  夜安昼亦安,一切离诸恶。

  如沃壤良田,精纯好种子,

  灌溉以时泽,收实不可量。

  净戒良福田,精肴膳种子,

  正行以将顺,终期妙果成。

  是故行施者,欲求备众德,

  当随智慧行,众果自然备。

  于明行足尊,正心尽恭敬,

  种植众善本,终获大福利。

  如实知世间,得具备正见,

  具足见正道,具足而升进。

  远离一切垢,逮得涅槃道,

  究竟于苦边,是名备众德。

  佛陀说法之后,带领着弟子们向另一弘法处行去。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施多福大

下一篇:伞盖供养

相关文章

“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看看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不杀生”死后可生天道?看看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  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4、月兔由来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4、月兔由来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是找好肥沃的土地后,精心选种,再雇用农人来耕种。所有作物都长得很好,让路过的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连声夸赞。  有一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

钱是人人爱的,他为什么这么舍得?

钱是人人爱的,他为什么这么舍得?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为了防止这个情况他预先发布命令:「凡是供养佛...

《百业经》:吝啬恶口丑相饥贫

《百业经》:吝啬恶口丑相饥贫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欢喜放生

乐观法师:金山活佛(妙善法师)欢喜放生

  金山活佛欢喜放生(乐观法师著)  活佛,他非但对一切人慈悲,解脱人的疾病苦难,就是飞禽走兽鱼鳖之类,他一样是有同情心,他不计走到那里,都是欢喜放生,这件事,成了他生活上一个经常节目。提到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