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其实都在说一个事情,到底什

百家号作者:在家小居士

智旭大师在论及看经习教时,尝云:“千经万论,求之语言文字,则转多转远,求之现前一念,则愈约愈亲。盖一切经论,不过现前一念心之注脚,非心性外,别有佛祖道理也。”所以若真明心性,须知经论是明心见性之要诀,必不弃舍,但看时须知无一文一字不指点此理,就所指处当下从身心理会清楚,此即“不离文字而得观照”,看经读论,不可作文字解,不可作道理解,而应透过枝蔓,契会佛祖之心。

如果不信自心,徒信佛语,被文字所转,则埋没本地风光,不能直下受用,经论反成悟道之障。衬宏大师在论及读经贵用心时云:“以耳听受而得者,不如以目看读而得者之广也,以目看读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之极其广也。以心为君,以目为臣,以耳为佐使可也,用目当心,斯下矣,用耳当目,又下之下矣。”

宗门讲求自证自悟,亦是要自家作主,自参而自得之。《金刚经》:“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中峰大师云:“参禅必待寻师友,敢保工夫一世休”又日:“纵饶达磨与释迦,拟亲早已成窠臼。”无论是机锋棒喝,也无论是参公案和话头,都是为起疑情、起情量、断思虑、最终洞明本心,如果忘却宗旨,不务实修而专务机缘转语,甚或一头钻入公案中不得出,则只会被葛藤“缠”住;而难得真正的禅。

禅教皆悟心之具,两者相资相济,相辅相成。但悟道机缘不同,有先顿弃文字,单提古德机缘话头而悟入者,有先从教中亲习种种修行妙门,而后一齐抛却,专依现行而悟入者,所以虽然皆主禅教一致,但也有重禅重教之别。衬宏大师曰:“禅教如目足相资,但以修禅为主,而明教辅之可也。”在他看来若无一定见地,就难免盲修瞎炼之弊。

而永明延寿大师则云:“先以闻解信入,后以无思契同”,明确主张先学而后参。其实,禅教各逗机宜,善用之,无非是药,不善用,无不增病,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佛语巧妙,佛意幽远,非因地真纯,用心切要,不能与实相相契也。衬宏尝云:“窃谓禅宗有三藏,犹奕秋之有棋子也;三藏须禅宗,犹棋子之须活眼也。均一棋子也,善弈者,著著皆活,不善弈者,著著皆死。均此三藏也,知佛心者,言言皆了义,不知佛意者,字字皆疮疣。”

历观古今禅宿,有以傍经说禅为葛藤者,亦有以讨疏寻经为入海算沙者。以此词责空谈经论以逞狂慧者可,以此贬斥藉教明心者则不可。而自古教家亦多以参禅为空疏,讥默坐为哑羊者。同样,以此责枯坐待悟,守痴而不用者则可,以此扫却宗门大机大用,则妄矣。众生无始以来我执法执恒重,执宗执教,皆无明妄识。经云,不舍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厌一切法,不著一切法。若能生死心切,因地真正,发大愤志,则宗教皆为我心之注脚,参禅则法法会归自己,习教则句句流入性海。

心外无法,祖师所以示即法之心;法外无心,大师所以阐即心之法。释尊四十九年说法利生,只是以不思议清净心,发为圆融无碍之辨才,示人安身立命处。善能解者,当于“四十九年未尝曾说一字”处会得,则如来文非文如来语非语,三藏十二部,一口吞尽,字字化成光明藏也。

 

点我:

相关文章

信愿法师:为中阴身之亡灵念佛超度是否有用?

信愿法师:为中阴身之亡灵念佛超度是否有用?

问:为中阴身之亡灵念佛超度是否有用?答:有人说:“人死了,渺渺茫茫,一去不返,如石沉大海,因此念佛超度,使其往生净土,是没用的。”此言是正确吗?为什么会设这个问答...

钟茂森:一位双博士,真诚拜佛癌症十五天竟神奇痊

钟茂森:一位双博士,真诚拜佛癌症十五天竟神奇痊

钟茂森我和师父上人去庐江实际禅寺住了两个礼拜,在那里遇到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位居士,姓苏,苏阳居士。他原来是云南省省长秘书。他有两个博士学位,一个医学博士,学神...

稻和盛夫:利人者利己

稻和盛夫:利人者利己

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森罗万象、一切事物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调“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扬起的风帆上,因为布满了孔...

坚持诵读《僧伽吒经》让父亲的癌症病症减轻

坚持诵读《僧伽吒经》让父亲的癌症病症减轻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师兄,都念一句:南无僧伽吒!公正地讲,我爸爸是个不折不扣的恶人——除了杀人没有沾,其它恶事全占齐了,比如:不孝,辱骂母亲,打骂妻子,吃喝嫖赌...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嘎玛仁波切:累积福报最刻不容缓的观念 尊重生命

各位有没有想过自己从哪里来?为什么会在这里?面对这样的问题,几乎百分之八十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会告诉我,他们有这样的疑问。但对这些人来说,很难寻找到答案,只能猜测而...

揭开世界上最伟大最究竟的赚钱秘笈

揭开世界上最伟大最究竟的赚钱秘笈

每次走在街上,遇到乞丐,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去摸口袋,随手拿出一些零钱来放在地上的碗里或盒子里,心里害怕听到那声“谢谢”,不知为啥,一听到那“谢谢”,眼里就不禁溢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