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池明居士:再探印光大师教义与人间佛教思想

再探印光大师教义与人间佛教思想

余池明

印光大师没有使用“人间佛教”概念,不等于老人家没有人间佛教思想。若以现代赵朴初老居士提出的人间佛教的基本内容,即“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衡量之,则印光大师文钞即是弘扬人间佛教的巨著,印光大师是近代教化人间最卓有成效的大师。弘一大师赞扬为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对于这样的大师,在提倡人间佛教的时候,岂可忽视。提倡人间佛教是为了纠正偏重出世,脱离社会的偏失,但是同时也不能流于迎合世俗而忘记究竟解脱成佛的实证。印光大师的教义毫无上述两种偏失,秉承佛陀本怀,按照契理契机,符合时节因缘的原则,妥善教导弟子处理世间与出世的关系。特别是大师为各地居士林、莲社撰写的缘起,无不体现了圆融世间与出世间的人间佛教思想,应该作为指导当代佛子处世修行,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为当代社会做贡献的指南针。

试以皋东佛学莲社缘起(文钞三编卷三)为例讨论。

文中首先说明净土法门统摄一切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为佛法之归宿,亦世法之源本。约俗谛论,举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离此则不能究竟圆满。约真谛论,举凡断惑证真,超凡入圣之妙道,一尘不立万德圆具之真心,离此则不能直下亲得。”这就从理论上拨正了念佛为等死的佛教的歪曲和误解。

其次说明因果轮回和信愿念佛为挽救世道人心和实证解脱的契机法门:“况乎时值末法,人根陋劣。世道沦溺,大破纲纪。废经废伦,将成禽兽之区域。杀父杀母,共逞枭獍之行为。若不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与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法门,为之挽救。则人道几乎息矣。”

最后正说莲社宗旨是厉行世善和念佛,自行化他,祥和社会,同证解脱:“于是有心世道者,群起而维持之。如皋东双墩诸善士,立一佛学莲社,于已废之火星殿。提倡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世间法,以深立希圣希贤之基址。及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出世间法,以冀获了生死之实证。使世人同知本具佛性,同敦罔念作狂。共喻出苦要道,共思克念作圣。孝弟之道,修于家庭。念佛之道,盈于道路。士农工商,均不废其本业,而人心渐变作佛心。老幼男女,亦各尽其天职,而乱世何难成治世。根本培植既深,枝末畅茂自著。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欲家声丕振,子孙贤善,国运昌隆,人材蔚起者,宜于此各尽其心焉。其研究修持各方法,自有古今著述在。此特表其所以然之大略而已。”

特点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世间法与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出世间法并行不悖,既作到现世陶冶圣贤,又实现了生死的实证。由一人普及于世人,由家庭而普及于社会,使乱世成为治世。一般人间佛教的提倡几乎未涉及即生了生死的实证问题,而印光大师牢牢把握了这个要点。“士农工商,均不废其本业,而人心渐变作佛心。”即俗修真十分鲜明地体现印光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特色。按照印光大师指示的路径,当代佛子力行世善,以身作则,所作所为,超过常人,则必然在道德思想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所行世善回向往生西方净土,成为成佛广度众生的前矛。

点我:

相关文章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佛系”随缘,是我们经过努力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佛系”随缘,是我们经过努力

佛陀是梵文的发音,意思是觉悟者。所谓的觉悟,就是他的潜能开发到了完美的境界。释迦牟尼佛的智商和情商都已经开发到了一个完美境界,这就是觉悟,我们称他为觉悟者——佛陀...

大安法师:拔一切业障根本,就是持这个咒!

大安法师:拔一切业障根本,就是持这个咒!

念诵这个往生咒,五逆的罪,十恶的罪以及诽谤方等经典的罪,都能够灭除。现世能够所求满愿,不为一切鬼神所捣乱。如果这个咒念到二十万遍,就能感得菩提心的芽生长出来。如果...

宅等于致癌!别总宅在家里了,那是谋杀自己!

宅等于致癌!别总宅在家里了,那是谋杀自己!

“宅”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躺沙发,这种一动不动的生活方式在不知不觉带来了诸多的健康问题,是造成癌症、失能和死亡的一个主要潜在原因。为什么“宅=致癌”?1宅,不运...

道证法师:新的饮食没有供养三宝,尚且犯戒,何况

道证法师:新的饮食没有供养三宝,尚且犯戒,何况

《在家菩萨戒》轻戒第二十三条,意思就是说:一位居士若是受了菩萨戒以后,当得到新的五谷、新的水果、新的瓜、新的菜......等等,如果没有先奉献去供养三宝,就先自己...

呷绒多吉上师:一颗糖,我们必须要真正地吃到它,

呷绒多吉上师:一颗糖,我们必须要真正地吃到它,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34):如果我们对佛法感兴趣,想要进一步修行佛法,首先就要皈依。什么是皈依,为什么要皈依,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皈依,皈...

宣化上人:出家人要知道,在道业没有成就之前,不

宣化上人:出家人要知道,在道业没有成就之前,不

581. 不可将常住的东西随便送人情,你认为有功德,其实这是盗僧伽物。与人结好,私自赠送,这种行为,是破坏道场的规矩。582. 凡是所有的功德,一定要回向法界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