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僧法师:佛教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
佛教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 一般人们只知道,修行就是念佛往生西方。其实这不是佛教的本意,佛教的本意是让我们见性成佛。往生了净土还得修心,见性然后成佛。从一个生死凡夫到成为圆满大觉的佛陀,需要把我们的凡夫知见和执我的自私放下。只要彻底的把自私妄想执我放下,那就是觉悟,大觉大悟就是见性。成佛不是远在天边的境界,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现在我们是学佛,学修圆满了,就是成佛。 楞严经中说:不历僧祗获法身。成佛需要发菩提心,才能修学无上道。发菩提心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自私,放下自我,全心全意的利益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样才能灭掉我们的贪嗔痴,长养慈悲心。菩提心在生活中怎么修呢?首先要有视一切众生如过去父母,未来佛,这样的理念才能生起菩提心。有这样的心态去对家人和社会,怎能不和谐呢? 念佛求生西方是佛陀不得以开示的方便门,因为众生不愿意放下贪欲和我执。利用众生的贪心,诱导人们多念佛,通过念佛慢慢代替妄念和执着,念到只有佛号,没有自己,达到我空而见性成佛。达不到我空亦能净化贪执,临命终往生佛净土继续修行。而众生喜欢执着,只执着念佛,却忘了断除妄想贪嗔。比如以手指月,目的是观月,痴人只把手指当成月亮。岂不知西方是净土,诸上善人佛菩萨圣地。充满贪嗔痴不行善事,怎能往生净土?即使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需具足善因才能与弥陀愿力相应。往生是临命终的事,修行是当下现在的事。不到临终愿力再大也不能往生,因为寿命亦是果报,佛不可能昧因果,断命杀生。所以佛教导我们发大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成就无上道。就是让我们积极奉献社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佛七大回向西方文 今天是台湾楠西万佛寺弥陀佛七的圆满日,同时也是阿弥陀佛圣诞日,自古这段「佛七大回向西方文」的观文就大有感应,常有古德在至诚恳切的唱颂中,亲见... 生命是什么?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给生命下了一个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这个存在形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外部自然界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 中国向有“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之说,由此可见观音菩萨救苦寻声、无刹不现身的慈悲精神使观音信仰在中国乃至亚洲广为流传、深深扎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就算不信... 三昧(佛教解释) 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 很多人到庙里去,供养一点钱,就大咧咧地要求佛菩萨保佑自己,保佑发财,保佑一切顺利,不久之后就和人抱怨说,这个庙不灵,那个佛菩萨不灵什么的,但是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 在这些年当中,对于《会集本》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少,毁谤的人很多。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有人来问我,我们要不要写文章去反驳?我告诉大家,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我们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