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僧法师:佛教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
佛教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 一般人们只知道,修行就是念佛往生西方。其实这不是佛教的本意,佛教的本意是让我们见性成佛。往生了净土还得修心,见性然后成佛。从一个生死凡夫到成为圆满大觉的佛陀,需要把我们的凡夫知见和执我的自私放下。只要彻底的把自私妄想执我放下,那就是觉悟,大觉大悟就是见性。成佛不是远在天边的境界,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现在我们是学佛,学修圆满了,就是成佛。 楞严经中说:不历僧祗获法身。成佛需要发菩提心,才能修学无上道。发菩提心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自私,放下自我,全心全意的利益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样才能灭掉我们的贪嗔痴,长养慈悲心。菩提心在生活中怎么修呢?首先要有视一切众生如过去父母,未来佛,这样的理念才能生起菩提心。有这样的心态去对家人和社会,怎能不和谐呢? 念佛求生西方是佛陀不得以开示的方便门,因为众生不愿意放下贪欲和我执。利用众生的贪心,诱导人们多念佛,通过念佛慢慢代替妄念和执着,念到只有佛号,没有自己,达到我空而见性成佛。达不到我空亦能净化贪执,临命终往生佛净土继续修行。而众生喜欢执着,只执着念佛,却忘了断除妄想贪嗔。比如以手指月,目的是观月,痴人只把手指当成月亮。岂不知西方是净土,诸上善人佛菩萨圣地。充满贪嗔痴不行善事,怎能往生净土?即使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需具足善因才能与弥陀愿力相应。往生是临命终的事,修行是当下现在的事。不到临终愿力再大也不能往生,因为寿命亦是果报,佛不可能昧因果,断命杀生。所以佛教导我们发大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成就无上道。就是让我们积极奉献社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见有临终劝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如果见到临终的众生,劝导念佛,使他可以往生西方世界或东方世界。有人说:“那么,我们平...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一天晚上,认识了好久的一位34岁的师兄打来电话,他哭了四个小时。在电话里,我哭的也很伤心。他一直反反复复的说,要是去年前年好好戒色就好了。... 一次,已经是一百多岁的老和尚像往常一样,午后没有休息,到寺院外面的玉米地裡去转悠。 这片玉米地是寺院的,收成是寺裡僧眾与掛单居士们的生活补贴。 老和尚走到这片玉米... ( )大德居士阿弥陀佛!作为您的同修,我很高兴,今生能够有缘与您共同学佛,修佛。同证菩提,同登极乐成就作佛。是我们学佛... 又智本既能持月十斋、年三斋,何不长斋?食彼之肉,养我之身,人固习而安之。试一反思,则将战惧不安,况实杀之食之乎?《孟子》谓:“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夫与子皆长斋... 〇 我们要以佛菩萨的智慧和禅的境界,懂得人的自私是一种罪恶。多少家庭的破裂,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自私,夫妻都只想着自己,没有想到给对方造成的伤害。造成伤害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