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居士:佛教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

佛教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

灵山居士/文

有一个人,他在妻子睡着的时候悄悄离开,她的妻子刚生育不久,非常贤惠,热衷慈善事业,他的儿子还在襁褓中,他不顾年迈父亲的反对,抛下所有的世间责任,一个人走进黑夜。他几乎没有再回过家。
你会不会觉得这个人很不负责任?
如果你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你一定会认为他太不负责任了。中国人受到儒家几千年的教育,虽然最近几十年这种传统被中断,但儒家的很多东西仍在大多数人身上残存。我说的这个人你认识,我也认识,他就是你每天向他磕头祈祷的那个人。现在我们叫他释迦牟尼佛。
在知道这个人叫释迦牟尼之前,大部分人都会感到义愤填膺。最近经常有人问我如何处理父母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道友,他的修行受到来自父母的反对(这和他处理不善有关),他的父母不允许他参加共修,他们认为他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上面是错误的。他选择了听从父母的安排。所以很多人在谈论这件事。
假如我是孔子的信徒,我可能认为他所做的无可厚非。以儒家传统的观点来看,不听父母的话是极大的不孝。但很遗憾我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所以我在此事件上有另外的看法。我不认为遵从父母并不明智的要求是在尽孝,你知道他在做对自己而言很糟糕的事而不阻止很难说是孝。相反的我认为你在帮他完成一个恶业——阻止任何人走向解脱都毫无疑问属于恶业。
一般你要完成一个业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因素:动机,行为以及满足感。你是否在帮助他具足这三个因缘?
如果你是孔子的信徒,那么这么做是可以的。但在佛教里,这不被认为是一种善行。佛教认为所有的六道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而我们对他们最大的报答就是给他们佛法并让他们最终解脱。佛教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报恩。因此释迦牟尼佛在深夜离家出走被认为是最大的孝道。
试想一下假如他留在皇宫能做什么,这个世界最多也就多了一个贤明的国王而已。他会陪着儿子长大,治理国家,然后死去,继续轮回,他的儿子也将死去,继续轮回,他一点也不能真正帮助他们。无论是罗侯罗还是耶输陀罗,或是净饭王。他留在家里对他们一点实质性的帮助也没有。他无法帮助他们阻止衰老,也无法阻止他们死去,更无法熄灭他们的烦恼。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常人无法理解的路。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有无数的人追随佛陀的脚步,离开家人,寻求最终的解脱。假如你是佛教徒,那么你需要了解一点大乘佛教的孝道,佛教不认为你每个月给父母钱,经常带他们去旅游就叫孝顺。那最多只是一点世间快乐而已,有一天他们会死去,在那个时候你什么忙也帮不上,他会轮回成一条鱼,被人捕捞上来做成水煮鱼给你吃,你甚至根本就认不出那是你去世的父亲。更别提为他提供帮助了。
在佛教里,永远究竟安乐要比暂时安乐重要,假如你不能两者都做的话,你应该选择前者。在父母做错的时候不予阻止并不是佛教徒应该有的行为,尤其是大乘,如果释迦牟尼佛当初听从净饭王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就不会有离苦得乐的机会了。没有比菩提心更大的孝了,你发愿让一切曾经做过你父母的生命获得解脱。存在比菩提心更大的孝吗?

点我:

相关文章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信心与奇迹,抑郁症痊愈的经历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信心与奇迹,抑郁症痊愈的经历

引言:这个时代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常见。白天不懂夜的黑,做为正常人,很难理解这个群体心理上的灰暗、绝望与痛苦。药物治疗及心理咨询,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

7种不用花钱布施,就能得大果报的方法

7种不用花钱布施,就能得大果报的方法

七种施因缘第七十六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

信愿法师:念佛超荐,回报往生:杨仁聪居士往生记

信愿法师:念佛超荐,回报往生:杨仁聪居士往生记

【念佛感应录】念佛超荐,回报往生:杨仁聪居士往生记杨仁聪居士,家住屏东县竹田乡二仑村,今年(2019)七十三岁。杨居士三十多岁就开始学佛,后来有一段时间,专心听一...

呷绒多吉上师:当我们身陷泥石流,谁能救我们出去

呷绒多吉上师:当我们身陷泥石流,谁能救我们出去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70)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自亦束缚轮回故,世间天力能救谁,是故...

《感应篇直讲》忠字

《感应篇直讲》忠字

忠。这忠字,不但杀身殉难,即平日做官,尽心尽职,也叫是忠。莫说忠不忠的报应,就看泛泛浮浮,主意不在苍生的,也都没有好结局。可见尔俸尔禄,原负不得这个字的。凡宰相到...

足够大的布施是戒除邪淫的基础

足够大的布施是戒除邪淫的基础

布施不也是行善积德吗?为什么独独把它抽出来专门细讲呢?呵呵,行善积德是世间法的称谓,而布施是佛法的称谓。在解决欲望这个难题里面,佛法比世间法更专业更透彻也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