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心法师:四阿含思想在中印佛教时期不同的表现形

四阿含思想在中印佛教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通过几本经了解一下阿含时教化的特点。出于由浅及深的考虑,一开始不便接触教义太深、逻辑性太强的经典。所以,我们先从《众经撰杂譬喻》一经入手,这是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经典。严格地说,这是从阿含各部中抽出来的一些比喻,通过比喻说明佛法的道理。这部散见阿含各部的比喻,可以独立成章,没有必然的连续性,寓教于乐,这是此经的特点。
   前面我们说过,中国的佛教的特点是大乘佛教,而四阿含是原始佛教经籍的集大成者,渗透着极为明显的出世色彩。这就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大乘入世精神有所出入,因此,中国的佛教历史上,极少有人力弘阿含精神。加之阿含四部经典名目繁多,因此在中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传播。
   中国佛教史上能够与阿含经起到相似作用的,往往是佛道思想的碰撞所产生的隐遁现象。例如,《罗状元醒世歌》、《裴休丞相送子出家文》以及后期的《顺治皇帝出家文》等内容。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阿含经”取代了异域文化色彩浓厚的《四阿含》。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从形式上缺少了对四阿含的弘扬,但是在意义上仍然是齐备的。
   四阿含原典简介:1、长阿含:二十二卷,包括30部经;2、中阿含:六十卷,包括222部经;3、杂阿含:五十卷,1362部经;4、五十一卷,672部经。这是汉传四阿含的内容,合计共有183卷,2286部经典。
   这部《众经撰杂譬喻》,原名《杂譬喻经》,宋元以后改为今名;有四个版本和不同的译家。我们推崇罗什大师的译本,故选什公这个版本。经中共有四十四个譬喻,上下卷各二十二喻。  

点我:

相关文章

嘎玛仁波切:福报,不是争头香,可以抢得来的

嘎玛仁波切:福报,不是争头香,可以抢得来的

导语:伟大的释迦牟尼佛曾说:“谁有虔诚心,释迦就坐在他面前。”虔诚心没有远近之分。供香供灯,更要让心变香,点亮心灯。当新年钟声敲响时,要知道,这是警示我们去恶行善...

圣严法师:五种层次的布施培福

圣严法师:五种层次的布施培福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正入佛道。’——《维摩经.弟子品第三》普施众生是‘福’行,不为益损是‘慧’行。凡夫...

别太在乎自己,才能成为大器

别太在乎自己,才能成为大器

师父说:不要生气,把自己看得很重要,结果就只能让人失望!小和尚有三个师兄,师兄们每天都是默默地做事,从来不多说话。小和尚却不同,小和尚总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小和尚...

永信法师:佛教的实践智慧与精神修炼

永信法师:佛教的实践智慧与精神修炼

佛教的实践智慧与精神修炼...

我的求子经历

我的求子经历

感恩菩萨,满我所愿,让我如愿的得到一个儿子。我现在真正相信菩萨有求必应,但要如理如法的求。我的婆婆是农村人,我爱人又是独子,所以我婆婆很深的重男亲女的思想。在我生...

【慈悲】什么是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慈悲】什么是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慈悲是什么意思?  慈悲,梵语(karun!a),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涅槃经说:“大慈大悲,名为佛性。”观无量寿经也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