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阴德太重要了,常积阴德,福报必大

常听人家说“一定要积阴德”,到底为何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积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会去做,但是,为什么又有积阴德和积阳德之分呢?

善念、善行,都是积善,积德。

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什么是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

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这样得的福报才大。也有说是: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表明了"为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

《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是有其道理的。试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恶为非则会树立冤家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

因此: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积阴德是「给人」,但不为人所知,是「为人」但不为人所明,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无相功德。如寺院里,以「无名氏」作功德者,他们都希望成为无相的阴德;佛世时比丘的忍苦护鹅;隋朝智舜的割耳救雉;孙叔敖埋蛇去害;梁武帝颁令禁屠之诏;阿育王立碑明令保护动物;美国林肯总统解放黑奴;晋朝僧群的护鸭绝饮等,都是与乐拔苦的阴德。

阴德其实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您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如袁了凡的改变命运,不就是由积阴德而来的吗?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或许会有朋友要问,积阳德行不行?能否也有好效果?

我个人认为,凡是积德,不分阴阳,总是好的,比如,企业家们的慷慨捐赠救灾,或者出钱修建学校等。比如,我们自愿做好事,为他人的生存或幸福出微薄之力,都是积德。都能使自己和家人延年益寿、幸福人生。

阿弥陀佛

我们有许多理由相信,好人自有好报,阴德是使命运向好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因此多积积阴德好处多多,有篇文章如是说:

(1) 如果钱还宽裕,可以帮助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别让人家知道你是谁,要不然见面了多不好意思。你心里一定会觉得舒坦!

(2) 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3) 遇到学生出来打工的、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

(4) 捡到钱包一定想尽一切办法还给人家

(5) 遇到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

(6) 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车、送到派出所也行,如果有电话的替老人或小孩打个电话再走!

(7) 下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看什么也是看,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

(8) 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记得微笑。

(9) 如果时间还宽裕,就请把这篇文字转发出去,号召更多人行善积福。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做好事要随缘不可攀缘!

净空法师:做好事要随缘不可攀缘!

「相续十日十夜,一般行人所需之功行也」。这个方法好,你没有时间,你找假日,一年当中找一个长假,能够有十天十夜念佛,一年有这么一次、二次,好!平常没有时间念佛,用假...

行善布施,谈谈工作中应有的心态

行善布施,谈谈工作中应有的心态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树立行善布施的心态,应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工作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同事,有的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件工作如果没有荣誉,如果对自己...

圣凯法师: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

圣凯法师: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

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 一、“全球伦理”语境下的佛教伦理现代诠释方法 “全球伦理”构想的出台,是以1993年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和1996年的“...

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

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

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好,冤孽愈来找。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恶业夹杂不清,因此一旦想要修道,所有的债主都来讨债。...

药师山·紫虚居士:佛教高僧大德禁绝食色二欲,是

药师山·紫虚居士:佛教高僧大德禁绝食色二欲,是

佛教高僧大德禁绝食色二欲,是否违反人性?且为了健康与营养人应吃荤。   佛教并未禁绝食、色二欲。居士身修行很多皆有妻子家庭,出家人禁欲是为精进修行,...

净空法师:有一念为自己的念头,布施波罗蜜就没有

净空法师:有一念为自己的念头,布施波罗蜜就没有

佛教给我们方法很巧妙,教给我们六个原则,第一个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放下什么?大乘经上常讲「布施度悭贪」,烦恼的根是悭贪。用布施的方法,让我们悭贪这个烦恼放下、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