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报】什么是福报?增加福报的方法有哪些?

福报(佛教解释)

  福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福报基本释义

  【1】福利果报。如六趣中人天之福报。《增一阿含经一》曰:“虽受梵天福,犹不至究竟。”百论上曰:“福报灭时,离所乐事。”《大乘义章九》曰:“依智起福,依福起报。”

  【2】福德报应。《史记.张仪列传》:“夫造祸而求福报,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 ,虽欲毋亡,不可得也。” 隋张公礼《龙藏寺碑》:“故知业行有优劣,福报有轻重。”《新唐书.王缙传》:“国家庆祚灵长,福报所冯,虽时多难,无足道者。”

增加福报的方法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顺,要金钱有金钱、要爱情有爱情、要事业有事业、要官位有官位;为什么他什么都美满?我怎么什么都要不到?是不是上帝偏心,把世间所有的好运都给了他?其实,福报不是神力可给予的,福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怎样才能有福报呢?

  第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劝孝文》称孝为人间第一事,舍此一事,并无功业。佛教很多法师多次提到孝亲尊师的重要性,并称为根基。可见孝亲的重要性。

  第二、常怀恭敬心:

  世法、佛法都从恭敬中来,一分恭敬得一份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恭敬。对好人、善人,要常常亲近、侍奉、学习,自然得利益;对坏人恶人要恭敬地远离,把他看作佛菩萨的化身来教化我们,不让我们导其复辙,所谓敬而远之;对事恭敬,就是务求竭尽全力,尽善尽美,不留遗憾;对物恭敬,就是要珍惜、爱护、小心使用,惜物就是修福。

  第三、戒邪淫:

  邪淫障碍我们的道业、消耗我们的福禄、破坏我们的家庭。何苦为满足一时的冲动而以一生的幸福为代价,更何况那亿劫轮回无有出期的地狱苦报。

  第四、勤俭节约:

  有的人虽然家财万贯,由于浪费奢侈,不懂节约,最后免不了穷困潦倒。周武王曾感叹:“像纣天子这般奢华,竭天下之财以穷己欲,安有不亡国者!”,秦始皇生前修建极其奢侈豪华的皇陵,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秦朝二世而亡。的相反的,有些人勤劳节俭,所以福报随之而来,如台塑企业王永庆先生。

  第五、善因好缘:

  有的人,事不关己绝对不过问,不与人结缘,当然也不会有好运气。有的人,只要行有余力,就热心助人,也不希求他人回报,但是好运都会降临,让他平安顺遂。想要有福报,必须先播撒福报种子,比如积极参与利益大众的善事,热心助人等事情,所谓“助人者,人恒助之”,多种一点善因缘,就是修福报的方法。

  第六、慈悲喜舍:

  一个人有多少福报,可以由自己决定。《阿含经》记载,有一位小沙弥,本来应该夭寿的,因为一念慈悲,救了许多受困水塘的蚂蚁而延寿。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业;一念慈悲,能够增加功德。有人“拾金不昧”而获得福报,有人“不贪不义之财”而得到善缘,有人“救苦救难”而消灾免难,可见能够慈悲喜舍,福报就会到来。

  第七、吃亏奉献:

  许多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不愿意吃亏,那是心胸不够宽广。吃亏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真心的付出,是一种欢喜的、不求回报的道德行为。如果我们常抱持着你是好人,我是坏人;你是对的,我是错的;你很伟大,我很渺小;快乐给你,苦恼给我;富有让你,贫穷我受的态度,尊重对方,处处为对方着想,必能获得对方由衷的敬爱。

  不必羡慕别人的福报比我大,也不必研究别人的福报从那里来,胡适之先生说:“要怎么收获,先要怎么栽”,已经种下勤俭、结缘、喜舍、奉献的种子,自然能收到福报的果实。

福报概述

  【1】五福临门之五福:

  第一,长寿:仁者寿,仁慈(慈爱动物,不杀生命)的人才长寿;

  第二,富贵: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第三,康宁:身体健康,心地安宁;无畏布施(让众生人远离恐惧、怖畏和痛苦,比如放生,布施医药等等)才能健康长寿,修清净心才能得安宁。

  第四,好德:随时布施行善,广积阴德,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第五,善终: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无有痛苦和恐惧,来生得善道,行善积德才能感生善道。

  【2】 大福报:

  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具足八瑕十满的珍宝人身是最大福报;出生立即遇正法,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是最大福报;能令上师生欢喜,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是最大福报;闻思佛法,如理修持,生起真实的出离心是最大福报;发菩提心,为众生传妙法,成办他利无有厌倦是最大福报;能以无偏大事业,令诸有情一同成正觉是最大福报。

福报由来

  福报不同于福气,福气是在世间上得到一点福力而已,而福报包含世间福和出世间的福。它来自于修行的功德力,必须具备优良的前因,才会结下诱人的福果。

  世间五福的果报,它的因果关系如何:

  第一福:长寿。果长寿;因是好生护生之德,施他饮食。

  第二福:富贵。果富贵;因是施财施恩于他人。

  第三福:无病。果无病;因是施药戒杀,心慈无害。

  第四福:子孙满堂。果子孙满堂贤孝;因是多结良缘,爱惜大众。

  第五福:善终。果善终;因是有修有养,修行福德。

点我:

相关文章

小沙弥“三进三退”因何心生惭愧?

小沙弥“三进三退”因何心生惭愧?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70、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

为什么古人说“修行要带​三分病”?

为什么古人说“修行要带​三分病”?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如果人能长生不老,谁还会想到修行呢?学佛,就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这是根本目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古德常常说:“修行要带三分病”,这是为什么呢?...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

  清思岸  思岸,字愿登,是杭州钱塘谢氏的后人。少年学儒,是秀才,觉悟到世间无常,就皈心三宝。宗门教下的知识人,都差不多参访遍了。后来听到玉峰法师的开示,要求脱离苦难,只有念佛一法,最容易成就,...

信愿法师:弥陀巧安排 助念大欢喜

信愿法师:弥陀巧安排 助念大欢喜

【念佛感应录】弥陀巧安排 助念大欢喜听父亲描述,二十岁左右时,与邻居伙伴们群聚于树下,突然间空袭警报响起,于兵荒马乱之际,遂跟随军队自大陆撤退来台。当时由于国民政...

【无量劫】-无量劫是什么意思

【无量劫】-无量劫是什么意思

无量劫  《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则有无量劫矣。” 宋 张商英《护法论》:“盖念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皆曾为己。”词条释义  劫波:  梵语Kalpa的音译,亦作“ 劫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