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后没福报,这种容易犯的毛病,要及时忏悔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习气,但前提是通过戒定慧的不断增长,才能在修行过程中不断进步。在家居士学佛,不同于出家师父,从修学佛法的时间与精力上来说,有一定的差异,毕竟在家居士还要工作、顾家、照看子女等一些家庭琐事,不能把精力完全投入到佛法修学中。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口业”是最难克服的了,师父说:无论在家出家修行,若能守住口业,则成佛一半。九华山有位老修行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年纪过百,身体健朗,从出家后从不讲任何闲话,开口闭口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有人问她关于修行的事,她则慈悲开示。若是无关修行的事,则闭口不答。若有人生病,乞求老修行人加持,即获好转痊愈,此为念佛三昧功德之力。

“口业”自古以来,都是修行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所以很多人学佛以后还是没有福报,就是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看不得别人好,说三道四,所以要深深的忏悔,通过这个忏悔,消除自己的业障。富贵的人,就有富贵的嘴。人造口业最为快,逞一时之快,但后患无穷。

“口业”分为四种既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修行佛法若不断除四种口业,当永远在六道轮转,出脱无期。所以为人处事当要谨言慎行为是,方能在修行道路上离证得菩提更进一步。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口说善言能令人心生欢喜。口出恶言,除了令人生恼,还须自受恶业苦报。

口业不净,法不入心。佛陀的儿子罗睺罗年幼出家,担任佛陀侍者时就喜欢开玩笑。有人拜访佛陀,佛陀在他就说不在,佛陀不在时他又说在。一天,佛陀让罗睺罗去端水洗脚,洗完后将水倒掉,把水盆扣在地上有让他注水,罗睺罗心想:覆盆怎么装得进水呢?此时佛陀训斥:这就像喜欢打妄语的人一样,使自己的“自性”被覆盖,修学不能入心一般。由此可知,犯“口业”,不但折损福德,修道亦难以入心。

口业清净,功德不思议。我们在轮回中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最缺乏的一个是耐心,一个是定力。尤其是我们的嘴巴,毫无定力可言。比如好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倾诉,本来就是件不如你意的小事,你就可能把她的丑事讲给别人听。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古德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足见一句话的影响甚大!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的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如果你说了什么人的坏话,被对方知道了,应找到那个人向他及时忏悔。如果不知道,就用自我反省或对佛忏悔的方法。

养成忏悔的习惯之后,造口业、犯口过的机率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忏悔本身就是纠正自己的一种方法。到最后,便可以口业清净了。忏悔的方法,是每犯一次口过,只要忏悔一次就够了,不需要为了某一次口业的过失而不停地忏悔,老是忏悔会把自己弄得没有信心。我们以后再修行中要注意护好口业。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愚人喝水

愚人喝水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静坐,有一个人愁眉苦脸的长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开示。不久,佛陀睁开眼来,问道:「你有什么事?尽管问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后,我的父亲非常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广...

本焕法师:本焕长老向仲巴等十二位藏传佛教的弟子

本焕法师:本焕长老向仲巴等十二位藏传佛教的弟子

本焕长老向仲巴等十二位藏传佛教的弟子传法开示语    佛历二五五一年九月十九日,当代佛门泰斗、中国佛教咨议委会主席、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焕长...

放生狐狸感应

放生狐狸感应

众位师兄,我是昆明的居士,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参与放生狐狸,到了今年有几位师兄都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在这里发布出来,供养给各位师兄!也希望各位师兄能多多救救这些狐...

达真堪布:直接打坐、安住,很危险

达真堪布:直接打坐、安住,很危险

噶当教言在未证悟实相之前需要闻思我们要长期聆听上师的教言,不是听一两遍就可以了,而是要反复地聆听。现在有这种现象:不闻思而修持。有些人没有闻思,就开始修持仪轨或本...

《安士全书》:鞠躬尽瘁(田叔禾阿寄传)

《安士全书》:鞠躬尽瘁(田叔禾阿寄传)

  鞠躬尽瘁(田叔禾阿寄传)  明淳安徐氏。兄弟析产。伯一马。仲一牛。季寡妇。得一阿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妇泣曰。马可乘。牛可耕。老仆徒费吾菜羹。寄曰。主谓吾不若牛马耶。乃为画策营生。寡妇悉簪珥。得...

用神通喝茶

用神通喝茶

  麻谷等五位大德悟道后,行脚参方,以资增益。  当时时天热口渴,麻谷等看见路旁有一婆婆卖茶,于是招呼道:“请来五杯茶!”  婆婆问五位和尚:“大德何往?”  麻谷等答道:“参善知识。”  婆婆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