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芸芸,如何尽收眼底

 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信徒进来参禅。他希望在家众里,也能出几位像苏东坡、王阳明这样的禅者。其中有一位叫王德胜的在家居士,他道心非常坚固,不仅对参禅打坐相当投入,还放下家事眷属,在禅堂里一住就是数年,即使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只是一心参究。

有一天,他终于对有道禅师说:‘我在禅堂里打坐参禅已经六年了,除了身心的舒服愉快以外,为什么始终不明白心地功夫?’

有道禅师就说:‘现在,禅堂已经不适合你用功办道,你可以到社会尘劳里去找寻你的本来面目吧!’

王德胜依照禅师的指示,有时站在大马路十字街头,有时就在骑楼巷子口,静静地看着车水马龙的人潮,熙来攘往,车声隆隆。

有一天夜暮低垂时,他看到一名妇女,怀里已有一个小婴儿,背上又背着一个小孩,手中牵着一个幼童,另外一只手还拉着行李。妇女的面容疲倦,举步艰难。王德胜看到这位妇女辛劳的样子,很想上去帮忙,碍于世俗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虽想跨步向前,却犹豫了。就在那一瞬间,王德胜廓然大悟。

王德胜立刻回到寺里告诉有道禅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有道禅师说:‘你明白了什么?’

王德胜说:‘脚踏大地,头顶青天。’

禅师又问:‘除去头脚,踏在何处?顶着什么呢?’

王德胜再说:‘芸芸众生。’

有道禅师追问:‘众生芸芸,如何尽收眼底?’

王德胜不甘示弱地说:‘不离世间!若心无众生,蒲团上便无清净法身佛。’

禅师闻言,呵呵大笑。

自此以后,有道禅师总是告诉那些喜好参禅打坐者:‘一个禅者,双眼看不到芸芸众生愁苦的面容,两耳听不到芸芸众生悲苦的音声,心意感触不到芸芸众生的需求,就不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菩萨禅者了。’

所以,禅不是自了汉,不是只顾自己而已。假如能够立大愿心,为众生解除苦难,那才是真正的彻悟吧!

 

点我:

相关文章

月悟法师:出家人为何姓释

月悟法师:出家人为何姓释

【出家人为何姓释】   释是释迦的简称,释迦牟尼佛的姓氏。东晋道安大师首倡:出家人统一姓释。不久,《阿含经》汉译本出现,与之相合;从此,佛教出家人一...

【菩萨戒】-菩萨戒是什么

【菩萨戒】-菩萨戒是什么

菩萨戒 (佛教解释)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

药王菩萨咒的功德利益

药王菩萨咒的功德利益

这个咒持诵的人,知道的人少,但很殊胜,所以从经文中摘录出来,供养大家。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说是咒已,白佛言:“世尊,如此神咒,过去八十亿佛之所宣说;于今现在释迦牟...

钱财布施给三宝的果报迅猛

钱财布施给三宝的果报迅猛

财富从布施中来,把钱财布施到三宝门中,果报更是直接和迅猛。从事经济和经商的师兄体会极为深刻,现就经常参加放生组放生的几个师兄的不可思议的因果大家可以看到建寺的功德...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前学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

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前学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

二、空分之中观空性见:般若智慧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为利益不同根基众生而三转*轮,其中第二转*轮,着重宣演中观的般若空性。 一、中观空性,般若之内涵...

人生要学会惜福修福,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人生要学会惜福修福,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