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悟道

  佛陀住世的时候,有婆罗门兄弟五人,四位兄长都入山学道,证得五神通。唯有最小的弟弟弗那,生活穷苦,以耕种为业。

  有一天,佛陀一如往昔出外托钵乞食,弗那看到庄严相好的佛陀,生起无限恭敬欢喜的心,便以满钵上等白饭供养佛陀。隔天清晨,当弗那荷着锄头到田里耕作时,出现在眼前的景象简直让他不敢相信,才种植不到半个月的秧苗,竟然在一夜之间长出数尺高金黄色的稻子,弗那欢喜地找人来收割,并且卖了很好的价钱,因而成为巨富,改善了生活。

  四位入山学道的哥哥十分关心弟弟弗那,于是相约下山来了解弟弟的生活近况。回到家里,看到春风满面的弟弟,不禁惊讶地问道:「最近生活好吗?今天你的精神好象比往常好多了,有什么喜事可以和我们分享吗?」弗那就把自己因为供佛而致富改善生活的经过情形告诉四位兄长。

  四位兄长一听,都深感不可思议,他们也希望能以供养佛陀的功德求生天上,但是却不喜欢听佛陀说法,不求解脱,因此,就请弟弟弗那为他们做了四粒饭团,拿到精舍供养佛陀。

  第一位婆罗门供养佛陀时,佛陀只说了一句「诸行无常」,他就掩住耳朵再也听不下去了。

  第二位婆罗门供养佛陀时,佛陀只说了一句「是生灭法」,他也掩住耳朵不听。

  第三位婆罗门供养佛陀时,只听佛陀说了一句「生灭灭已」,便掩住耳朵不听。

  第四位婆罗门供养佛陀时,同样只听了一句「寂灭为乐」,便掩住耳朵不愿听下去。

  他们回去之后,聚在一起谈论佛陀刚才是讲了什么道理,每位婆罗门都把自己听到的一句话讲出来,四句连成了一首偈语,他们思索着偈子的意思,终于心开意解而证得三圣果。他们悟道以后,一起来到佛前礼拜忏悔,请求佛陀收他们为弟子,后来他们都断除烦恼而证得阿罗汉果。

  可见学佛应该去除我慢心,谦虚善听,清净的佛法才能深植于心田。

返回列表

上一篇:四种马

下一篇:王女的觉悟

相关文章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达磨笈多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达磨笈多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隋天竺三藏法师达磨笈多译 缘生经并论序   原是一心积为三界,痴流漫远苦树郁高,欲讨其际难测其本,理极实相之门,筌穷假名之域,五因七果十有二分,缘生之法总备于此。凡则迷而起妄,圣...

百业经:(70)婆罗门儿子·供塔生喜善辩证果

百业经:(70)婆罗门儿子·供塔生喜善辩证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因赞叹佛的功德,法师生生世世口出妙香

因赞叹佛的功德,法师生生世世口出妙香

  你经常赞扬别人吗?你是否觉得赞扬和鼓励是自己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对佛的赞颂不仅可以使大众坚定修行的信心,对自己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虽然国王并没有真正契悟佛法的...

佛说逝童子经--沙门支法度

佛说逝童子经--沙门支法度

  佛说逝童子经   西晋沙门支法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平旦从诸比丘。被袈裟持应器入城分卫。佛行向富迦罗越门。富迦罗越有子年十六名曰逝。时在第三门内遥见佛来。身有奇相容貌端正...

大宝积经  卷十一至二十--竺法护等

大宝积经 卷十一至二十--竺法护等

大宝积经卷第十一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四   密迹金刚力士复谓寂意菩萨:“何谓为如来心秘要?其业清净。所以因缘?一切诸天子所生,以一识慧寿八万四千劫,又其神识不转不变,以为余识乃...

须真天子经--竺法护

须真天子经--竺法护

须真天子经二卷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须真天子经卷上 问四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之园给饭孤独精舍。与大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人。及诸欲天子诸色天子诸遍净天子。比丘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