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拜佛没感应?

烧香拜佛没感应,记得说这两个字,自然有感应

经常有人到寺庙去拜佛,与其说是拜佛不如说是在求佛,很多是在求福,求财富、求长寿等等。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拜佛能改变自己的心态,能保佑家庭、生活、事业一帆风顺。当然按佛教的说法,佛事门中有求必应,我们所求的福报的确可以得到,但是要明白一句话,深信因果,拜佛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

其实拜佛自古以来就有,但是拜佛不是崇拜偶像,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求福报,这样就失去了本质上的意义,很多人到庙里去,供养一些钱,就要求佛菩萨保佑自己,保佑生意发财,保佑在单位升迁一切顺利,不久后就和人抱怨说拜佛根本就一点感应都没有,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发心祈求佛菩萨的帮助,而把这个当成交易在和佛菩萨做,这怎么可能会有感应呢。

有句话讲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佛教讲因果,教我们通过积德向善去改造命运,从而达到自己所求的心愿,命中所有。我们烧香拜佛,向佛菩萨求姻缘,求财富,求事业,等等,但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样带着欲望,功利和索取的心去求,佛菩萨是很难感应到的啊。

有些善友没有带着功利心去烧香拜佛,只是单纯的求身体健康,家庭和谐,为什么也没有如愿呢,这就要问问自己的内心了,自己的心在想什么,天知地知,佛菩萨知,你虽然没有欲望和功利,但是你向佛菩萨求了那么多,有跟佛菩萨说过这两个字吗?那就是“感恩”。

佛菩萨为什么会加持保佑一人?那是因为这个人的正直,善良,希望能让人更进一步的精进修行,希望你能利益更多的大众,让更多的人生起菩提心和慈悲心,淡化执着和傲慢。而不是为了让我们不不劳而获,全靠着祈求或者依靠别人,养成懒惰的陋习。

烧香拜佛是众生供养佛菩萨最直接的方式,我们求财运求健康,却从来没有感恩过佛菩萨对众生的护持。感恩不仅是感恩菩萨的慈悲救度,更是长养一颗慈悲心,因为佛教是智慧的教育,通过拜佛学佛能够帮助我们改变心性,最终改变命运,这才是佛教真正的意义,对于改变命运的帮助,才是最根本的帮助。

佛菩萨大慈大悲,不舍众生,佛菩萨喜欢感恩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福报也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以一颗清净的心、虔诚的心、感恩的心、善良的心去求佛菩萨保佑,自然会有感应,但是感应要遵循因果规律,需要我们的心和佛菩萨的心相应。

不要把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当成是理所当然,我们要“感恩”佛菩萨的保佑,让自己懂得了因果,深信因果,让自己明白了怎样行善积德,改造命运,感恩佛菩萨之外,也要学会去感恩身边的每一个,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给予我们逆缘的所有众生,一个长存“感恩”心的人,运气永远都会不差的。

感恩祖国给予我们的一切,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点我:

相关文章

勤积福德是财运亨通、财源滚滚的秘诀

勤积福德是财运亨通、财源滚滚的秘诀

古德有“辛勤如山王,不如积星福”的教言,意思是今生中付出山王般的精勤来寻求财富,这远不如前世积累火星般微小的福德。如果前世没有积福,想获得财富是很困难的,如果前世...

宽运法师:如何认识佛教?--佛学与科学的关系

宽运法师:如何认识佛教?--佛学与科学的关系

如何认识佛教?(上) --佛学与科学的关系 引言 现今社会上许多人对佛教都不太了解佛教,甚至是误解;其实佛教比科学更科学,比哲学更哲学,比心理学更能深入分析人...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I 93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I 93

936经:本经叙述迦毗罗卫的诸多释氏共集于“供养堂”,向摩诃男请教一个问题:“摩诃男!云何最后记说彼百手释氏命终,世说记彼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

嘎玛仁波切: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和太多危机的

嘎玛仁波切: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和太多危机的

爱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当我们在探讨爱国与否和是否该好好热爱祖国的时候,最起码,我们是在一方太平的国度,并且衣食无忧,人民安康的前提下去畅谈的。我们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