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篇直讲》忠字

忠。

这忠字,不但杀身殉难,即平日做官,尽心尽职,也叫是忠。莫说忠不忠的报应,就看泛泛浮浮,主意不在苍生的,也都没有好结局。可见尔俸尔禄,原负不得这个字的。凡宰相到个百姓,都有该尽的忠在。然下民性命,攸关县令。作县,尤不可不忠的。上天立个民牧,要他养的,付托哪可辜负。

善人读书时节,便真切发心救世,及做了官,乘势大行善事,自能清慎率属。勤访民隐,仿美政于程宋,问良模于时彦,不循情面,不受财贿,旌善惩凶,兴利除害。倡乡约,重农桑,训士理学,教民勤俭。催征务思善法,刑狱每尽仁心。

革刁风,察奸吏。水旱早勘,速报灾荒,设法赈济。鳏寡孤独,责养有人。圩岸沟渠,劝修有效。严禁溺女、掠卖、赌博、烟花、迎神、做戏、淫书、宰牛等恶事。倡行社仓、同善会、育婴、义学、义冢、夏药局、冬粥厂、刊书局、栖流所等善事,正如搜罗宝山一般的。

【故事】

唐朝名臣魏征,有胆识、有谋略,善于挽回君王所做的不当决定。无论事情大小,只要皇帝不对,魏征一定冒犯圣颜勤苦劝谏;纵然皇帝非常生气,魏征仍然不肯停止。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可爱的鹞鹰,非常喜爱,常把鹞鹰放在手臂上立着。一天,看到魏征过来,怕他看见,就赶紧把它藏在怀里;魏征心里有数,在向太宗奏事时,就故意拖延时间,鹞鹰因而闷死在太宗怀里。(因为魏征不希望太宗玩物丧志,就用这种方法劝谏。)

后来文德皇后过世,太宗思念不已,就在御花园里建造一座高楼,以便随时可以眺望皇后的昭陵。太宗曾带魏征一同登楼,叫他眺望昭陵。魏征仔细看了半天说:“微臣老眼昏花看不清楚。”太宗就指给他看。魏征说:“臣以为陛下叫我看祖宗的献陵,如果是看皇后昭陵,臣早已看到。”太宗听后感动得哭泣,并将高楼拆掉,不再登楼眺望昭陵。

魏征劝太宗偃武修文,停止军事发展,加强文化教育;这样国家安定,四方夷狄自然归顺臣服,不需用武力征服,太宗就采用其建议。后来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他们的酋长带着刀来宫廷充当侍卫。当时甚至夜不闭户,出外旅游也不必携带粮食,这都是魏征力谏的成果。

魏征是唐朝名臣,首次被封为郑国公,他的第五代子孙魏谟,人品非常优秀,做到宰相。(《感应篇直讲》及《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本》)

 

点我:

相关文章

婚前性行为会产生婚姻上的债务

婚前性行为会产生婚姻上的债务

人活在这个世间,造了恶业,必然会在法界中留下一些恶的种子,从而产生三种债:命债,钱债,感情债。因为产生了债务,所以就有还债的时候,就跟使用信用卡一样,使用了就会欠...

净空法师:你了解出家吗,出家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净空法师:你了解出家吗,出家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所谓的“家”,大智慧者认为是束缚身心的牢狱,而愚人则执为快乐享乐的处所。 “家” 是什么?家是烦恼,家是执着,家是无明,家是欲望,家是苦迫,家...

德森法师:新印感应篇直讲跋

德森法师:新印感应篇直讲跋

新印感应篇直讲跋(一九叁九年夏历十月)(印老法师主印,净业居士赠施)时至今日,社会人心,坏乱已极。不但道德沦亡,实属天良丧尽,人人专谈物质文明,皆望任意挥霍,穷奢...

净空法师:不生气的好办法!

净空法师:不生气的好办法!

1、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世间都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每天多念几遍,一切莫当真,否则吃亏上当就是你。2、有人对你发脾气,不要对立,不...

业露华:论北魏佛教的几个特点

业露华:论北魏佛教的几个特点

论北魏佛教的几个特点业露华佛教传来中国,始于汉代。但在汉魏之际,佛教只是作为神仙、方术一类的东西,被宫廷和一些上层贵族祭祀,在社会上并没有多大影响。除了来自印...

求夫疏

求夫疏

弟子张平凡忏悔无量劫以来由于不懂佛法所造下的一切恶业和邪淫之罪。导致婚姻不顺。弟子恳请诸佛菩萨垂怜我,消我罪业,赐我福德智慧之夫与弟子终身为伴,同游红尘,同修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