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篇直讲》忠字

忠。

这忠字,不但杀身殉难,即平日做官,尽心尽职,也叫是忠。莫说忠不忠的报应,就看泛泛浮浮,主意不在苍生的,也都没有好结局。可见尔俸尔禄,原负不得这个字的。凡宰相到个百姓,都有该尽的忠在。然下民性命,攸关县令。作县,尤不可不忠的。上天立个民牧,要他养的,付托哪可辜负。

善人读书时节,便真切发心救世,及做了官,乘势大行善事,自能清慎率属。勤访民隐,仿美政于程宋,问良模于时彦,不循情面,不受财贿,旌善惩凶,兴利除害。倡乡约,重农桑,训士理学,教民勤俭。催征务思善法,刑狱每尽仁心。

革刁风,察奸吏。水旱早勘,速报灾荒,设法赈济。鳏寡孤独,责养有人。圩岸沟渠,劝修有效。严禁溺女、掠卖、赌博、烟花、迎神、做戏、淫书、宰牛等恶事。倡行社仓、同善会、育婴、义学、义冢、夏药局、冬粥厂、刊书局、栖流所等善事,正如搜罗宝山一般的。

【故事】

唐朝名臣魏征,有胆识、有谋略,善于挽回君王所做的不当决定。无论事情大小,只要皇帝不对,魏征一定冒犯圣颜勤苦劝谏;纵然皇帝非常生气,魏征仍然不肯停止。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可爱的鹞鹰,非常喜爱,常把鹞鹰放在手臂上立着。一天,看到魏征过来,怕他看见,就赶紧把它藏在怀里;魏征心里有数,在向太宗奏事时,就故意拖延时间,鹞鹰因而闷死在太宗怀里。(因为魏征不希望太宗玩物丧志,就用这种方法劝谏。)

后来文德皇后过世,太宗思念不已,就在御花园里建造一座高楼,以便随时可以眺望皇后的昭陵。太宗曾带魏征一同登楼,叫他眺望昭陵。魏征仔细看了半天说:“微臣老眼昏花看不清楚。”太宗就指给他看。魏征说:“臣以为陛下叫我看祖宗的献陵,如果是看皇后昭陵,臣早已看到。”太宗听后感动得哭泣,并将高楼拆掉,不再登楼眺望昭陵。

魏征劝太宗偃武修文,停止军事发展,加强文化教育;这样国家安定,四方夷狄自然归顺臣服,不需用武力征服,太宗就采用其建议。后来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他们的酋长带着刀来宫廷充当侍卫。当时甚至夜不闭户,出外旅游也不必携带粮食,这都是魏征力谏的成果。

魏征是唐朝名臣,首次被封为郑国公,他的第五代子孙魏谟,人品非常优秀,做到宰相。(《感应篇直讲》及《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本》)

 

点我:

相关文章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五、六、七

陈柏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第五、六、七

第五章 改变命运的基础功夫要改造命运就必须决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造恶业,就不会有苦果或凶事。善要积得广,才能产生受用。否则一边行善,一边造恶,那岂不像愚笨...

福从哪里修?从孝养父母

福从哪里修?从孝养父母

1、中国文化用一个字来说,是“孝”文化,这是全世界没有的。那个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这个意思就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不能分割。如果上一代跟下一代分了...

四众讲堂:戒杀护生的道理

四众讲堂:戒杀护生的道理

有过放生经验的人就能体会到众生是有灵性的;当我们将乌龟、鱼、虾之类的生物放到水里时,他们往往会回过头来向我们点头致意,由此可以证明它们是有灵性的。放生的目的当然不...

仁焕法师:我是如何战胜10年癌症的!

仁焕法师:我是如何战胜10年癌症的!

仁焕法师,出生于广西。法师少年多病,久病成医。于1982年皈依三宝,1995年剃度出家,1997年于云居山受三坛大戒。仁焕法师曾得癌症10年,肝脏7个肿瘤,肺部2...

孕妇遭遇车祸,危难之际靠这招化险为夷

孕妇遭遇车祸,危难之际靠这招化险为夷

我本人只是工作之余偶尔念佛,近来因逢假期且正值孕晚期,所以经常称念弥陀名号,但从来也没想到这句名号会成为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2019年7月15日晚饭后,我和婆婆两...

高清DVD版—优美动听的《黄财神祈祷颂》视频

高清DVD版—优美动听的《黄财神祈祷颂》视频

   妙吉寺内供有东北最大的黄财神。    藏传佛教中最常见的财神本尊是黄财神,黄财神藏名「藏拉色波」,是藏传佛教各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