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自杀未遂的戒贤法师

病有好几种,四大不调是身病,想抽烟,想喝酒,看了人家那耳环,就想搞一个更大的,那叫心病,烦恼。

身体上的不舒服,有好多解释。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看过《西游记》,玄奘法师是唐朝的一个法师,俗家姓陈,发心去印度求法,求受大乘佛教经典。他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爱国主义留学生,其梵文水平了得,他从印度携带梵本经卷六百五十七部回到祖国长安来翻译。玄奘法师的师父是谁呢?他的师父是印度那烂陀寺的佛学院副院长,叫戒贤法师。当时是相当厉害的一个大成就者,印度当时有三大佛教学院,那烂陀寺是其中最大的一所,也是享誉世界的佛教学院,戒贤法师就是那里的副院长(堪布)。

戒贤法师主要是持有唯识宗的一切教法,所以玄奘法师去了以后,跟着戒贤法师学习唯识,回国后共翻译出了经典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根据经上授记,弥勒菩萨降生成佛的时候,玄奘会替他翻译经典,会帮着弥勒佛弘扬唯识法门。玄奘的师父戒贤法师,在玄奘到印度之前,他经常受着一种痛苦的折磨。哪一种痛苦呢?一到下午,他两个手就像伸到火炉里一样,烤得难受,发烧,就跟实实在在地放在碳炉子里一样难受。最后他难受到什么程度呢?不想活了,想自杀。

想自杀的时候,晚上感得三大士在梦中现身,告诉他说:“你这是重罪轻报,因为过去你曾经是国王,搜刮民脂民膏无度。”为什么重罪轻报?一是他有相当大的修行,相当大的成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消了很多业。第二,他有这个缘,把唯识学传给我们的玄奘法师,并且在境界当中,观世音菩萨告诉他,你不能死,三年以后,中国要来一个僧人,你要把你所学的,你所持有的唯识法门全部的资料授给他。那时候,玄奘法师已经在路上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戒贤法师才活下来。

业报是自己的,当我们身体有不舒服感觉的时候,你要知道,这是我们的业报,不要想别的,不要一不舒服,马上就想到是不是哪个怨亲债主啊?我们不要执着,应该及时就医。

 

点我:

相关文章

嘎玛仁波切:这是临终关怀很重要的程序,能帮助临

嘎玛仁波切:这是临终关怀很重要的程序,能帮助临

关怀的方式很多,重点是在心灵层面上。一个人,特别是在年纪大时,在家居士、大修行者都一样,随着整个“四大”的衰弱,心灵上会比较倾向小朋友。就像对待小朋友需要哄一样,...

打坐时出现的四类现象

打坐时出现的四类现象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痒。痛,其中除了心痛和头痛是有病以外,其它如腿痛、腰痛、肚子痛都是正常现象。麻的情况通常都在腿部,并没有危险,有两种麻法:一种是站起来时,...

达照法师:布施就是道场

达照法师:布施就是道场

布施就是道场,因为不求回报的缘故。求回报的布施就不是修行,也就不能成就道场,只能成就商场了。所以我们可以好好想想了,自己所做的布施或者供养,是不是都是求回报的?如...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七:安忍求和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七:安忍求和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东胜身洲一国王时,当时有个梵施王因不具备如身洲王一般威力,故而常常对他所拥有之荣华富贵生起嫉妒心与嗔心,而身洲国王则一直以慈悲心爱戴他。有次梵施王率四种军队向身洲王大举进犯,身...

慧僧法师:若不如法供养经典者,犯轻垢罪

慧僧法师:若不如法供养经典者,犯轻垢罪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第四十四.不供养经典戒“若佛子。...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是非时,佛教教你如何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是非时,佛教教你如何

当你生气,烦恼,遇到困境,遇到是非时,佛教你怎么处理编辑:净尘生气时怎么办?生气时,可以:要小声说话,保持平静微笑的态度。不要给人知道自己生气,暂时离开现场,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