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对上师最好的承事、供养,就是直接或

其实,对上师最好的承事、最好的供养,就是直接或间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以及自己闻思修行。我们好好修行,或者做对众生、对佛法有利的事,则所有具德的善知识,都会感到欢喜,因为真正的善知识住世的目的,就是弘法利生。

上师的密意与诸佛无二无别,为了引导我们这些众生,才化现为人的身相。当弟子的心被上师摄受时,就能受持上师的无边加持,生起和上师无二的智慧,就像满瓶之水倒入另一个瓶中。所以,佛陀在显密教法中,都再三提到上师即是佛。

具德上师的修持与恩德,可以清净弟子的业力,如果能经常祈祷上师,就会获得一种无形的力量,修什么法都很容易,内心也不会有烦恼。所以,不论是修什么法,首先要想到上师与诸佛无别。

生圆次第的一切实修关键,都包括在上师相应法之中。例如,观修生起次第时,观想外在形象是本尊,但内在本质是根本上师,可以很快得到加持。而要生起圆满次第的智慧,也依赖于对上师的信心、恭敬心。

如果上师在世时,不好好尽心供养,也没有恳切的恭敬心,甚至对上师的教法,不放在心上,不愿如法修行。等到和上师的因缘结束了,才把上师的照片供在佛堂上,说要观修实相、修上师相应法之类的话,却不知道所谓的实相,就是上师内心的密意,上师的悲智就是诸法的实相。而所谓观修实相,也是以自己的分别妄念来观修,既没有恭敬信心,也不祈祷上师,这就是“能修与所修相违”,不可能得到成就。

此外,希望在中阴面见上师、得受上师指引的缘起,要靠自己的诚敬信心和上师的大悲心相结合,当二者聚合时,自然会显现这样的境界。如果自己平时不依教奉行,心中没有恭敬心,到了临终时,不论上师有多么尊贵殊胜,也不可能出现在中阴,为自己指引道路。所以,我们在活着的时候,一定要经常以敬信之心,祈祷大悲上师,依教奉行。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6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6

  民国程氏(贞女寅贞)  程氏,是山西忻县王建平居士的妻子。四岁失去父亲,八岁失去母亲,就给王家作为童养媳。王家贫穷,程氏稍有长大,事奉公婆,抚养兄女,孝慈都尽到了,清贫穷苦的状况,难以笔述。民...

贪执睡眠来日终堕落

贪执睡眠来日终堕落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全不能体会佛陀苦心的教导。他贪爱色身的快意舒适,每日饱食后即关起房门恣意睡眠,从不修行。  这一天,智慧深广的佛陀忽然发现,这位懈怠懒惰的比丘...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果你们能修行十想,便能尽除有漏烦恼,获神通、证道果,进而渐至涅槃。是哪十想呢?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膨胀想、食不消想、血想...

鱼身

鱼身

  从前有一户大富人家,资财万贯,平素好善乐施,救济贫困。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却没有手足,形体似鱼,起名叫鱼身。父母去世之后,鱼身继承父母遗产井操持家业,由于形体有异,遂成天躺在房间里,从不轻易让外...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略了关外的冰雪世界。次年返回北京,住圆广寺。  一天,印光大师与一位法师从西直门外向圆广寺方向走去,碰到一个要饭的,十五...

为何受累世皆瞎报

为何受累世皆瞎报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