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改业

  罗阅祇国有一座高山,山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很多,风景奇美。山下住着几百户人家,全以打猎为业。天亮时,男人就到山上去打猎,晚间带着鲜血淋漓的兽尸回来。女人们则在门口等候,他们不懂仁义道德,过着像原始一样的生活。

  佛陀在定中观察他们得度的机缘已经成熟,便到那里,坐在一棵大树下,身放光明,将山中木石照耀成金色。此时,山中男人都出去打猎,唯有女人看见佛陀的光明,光耀夺目,争先恐后来到佛前顶礼膜拜。佛陀以微妙音声对女人们说道:「我和你们有缘,特地来教化你们,你们应该行仁慈之心,不要再以杀生过活。杀生的业,罪恶无比,行道的人不可如此。为了自己的口福而拆散禽兽的恩爱骨肉,这是残忍的行为。我们为自己想,也应该为他人想才是。」

  佛陀的法音,听得妇人们感激流泪,她们对佛陀说道:「我们山民以猎兽为业,所以以肉为食。我们虽然想供养佛陀吃饭,但不知佛陀能不能吃肉?」

  佛陀平静地说道:「诸佛之法,不以肉为食,你们不必办了,我心领你们的诚意就是。」

  众妇人又劝道:「佛陀!这又不是你杀生,吃些净肉有什么关系?」

  佛陀告诉她们:「人类生活在世间上,所食的鱼肉无量无数,你们何不作些有益的食物,偏偏要残害生灵,以物命来养活自己。当我们身死之后,堕入恶道,永无出期。如果人人都能饮食五谷,一定会增延寿命。杀生食肉,反而会多病多夭亡。杀害他人的生命来养活自己的生命,罪业无量无边,能仁慈不杀,到处无患。」

  这时候,男人们打猎回来了,看见妇人们都围坐在佛陀的面前,一时怒火中烧,怀疑瞋恚,拿起弓箭欲杀害佛陀,妇人们赶快阻止道:「不要射!不要射!这位是圣人,不可怠慢失礼。」

  猎人们见到佛陀庄严相好,也就来到佛陀座前忏悔顶礼。佛陀见他们生起善心,再为他们宣说杀生之罪,猎人们听了之后,欢喜信受,接受三皈五戒,各各搬家,离开此山,发愿不再杀生,从此他们改业经商务农,不再以邪命为业了。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78、与儿期早行喻

《百喻经卷下》:78、与儿期早行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夜中对儿子说:「明日与你一道到那村落去,有些东西想去索取。」儿子听了,至次日清晨,竟不问父亲索取什么,独自直奔那儿去了。到了那地方,身体疲惫极了,却一无所获,又吃不着东...

怎样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

怎样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

  本文出自《小乘单译经·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一卷,刘宋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有一天,佛祖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  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

海涛法师:精勤修业 蜜蜂的教诲

海涛法师:精勤修业 蜜蜂的教诲

  很久以前,有一位已得大觉悟的佛,法名为「一切度王」,降到人世讲说法要。  这时群众中有两位和尚,一位名叫「精进辨」,一位名叫「德乐止」,他们一起到一切度王的座前听闻法旨要义。  这精进辨就是后...

海涛法师:讲故事|半条毯子

海涛法师:讲故事|半条毯子

  从前,在波罗奈国曾经流传着一个不合理的习俗:凡是家里的父亲年满六十岁时,子女就必须给他准备一条毯子,让他住在门边,去看守门户。  当时,有两兄弟也正在打算着把他们的父亲送去看门,哥哥对弟弟说:...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1、大悲心太子勇挑重担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1、大悲心太子勇挑重担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善恶祸福丝毫不爽明因识果去恶修善

善恶祸福丝毫不爽明因识果去恶修善

  释慧如的故事  京城长安真寂寺有位出家人,名叫慧如,年少时候精进勤奋的修苦行。师承信行法师,信行法师圆寂后,慧如仍奉行老师的教诲。  隋朝大业中期,慧如坐禅修定,端坐七天,巍然不动,大家都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