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C 132

1327经、1328经:此二经叙述鬼神劝诫人们供养得道比丘尼。

从原始佛教的角度而言,比丘尼的出现,从时间上讲,应该比比丘出现的时间要晚五至十年左右。印度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严格意义上而言),应该是属于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夷提。关于其出家的时间,根据相关经典记载(《大爱道比丘尼经》、《大爱道般泥洹经》、《佛母般泥洹经》)等经典),佛成道后的第五年,净饭王命终。此时佛姨母摩诃波阇夷提感到十分悲苦,便请求佛陀允其出家。佛陀一开始从大局考量,并没有立即予以答应。后来经过阿难尊者的从中再三斡旋,于是佛陀有感于姨母多年的养育之恩,便许其出家,其前提条件为八敬法。至此,佛教僧团始有比丘尼成员。

既然僧团比丘尼在佛陀成道之初即已存在,可以想见当时比丘尼成就道业者亦不在少数。虽然女众出家会多少有些许性别上的局限,但众生佛性乃一律平等,不会因为男与女之差别而产生高低之别。故此二经中的“叔迦罗”比丘和“毗罗”比丘尼,在道业上都很有成就,“有叔迦罗比丘尼住王园比丘尼众中,为王舍城诸人恭敬供养,如阿罗汉”。这里的“如阿罗汉”,不等于说已经成就了阿罗汉圣道,而是诸人在恭敬供养方面,与对待阿罗汉没有两样。

尽管大家对此二位比丘尼都很敬重,作为普通的民众,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比如说当大家“于一吉星日欢集大会”时,大家都忙着去集会游行了,简直是万人空巷。此时这两位比丘尼中午吃饭便成了问题。在原始佛教的时期大家都是托钵乞食,女众由于自身的缘故,独自外出乞食又有诸多不便,故而有时只能请居士们前往精舍里布施供养。可此时大家都各忙各的了,把供养之事早已抛于脑后。怎么办呢?既然无人供养,那也只能饿着肚子。据经中记载,由于这两位比丘尼道业十分精进,赢得了鬼神的敬重。见到自己护持的法师中午无人供养饭食,二位鬼神也是十分着急:“王舍城人民,醉酒眠睡卧,不勤供养彼,叔迦比丘尼”、“王舍城人民,醉酒昏睡卧;毗罗比丘尼,无人供养者”。为什么要供养此二位比丘尼呢?因为她们在修持上很是勇猛精进:“善修诸根故,名曰叔迦罗;善说离垢法,涅槃清凉处,随顺听所说,终日乐无厌,乘听法智慧,得度生死流;犹如海商人,依附力马王”;“毗罗比丘尼,勇猛修诸根,善说离垢法,涅槃清凉法。皆随顺所说,终日乐无厌,乘听法智慧,得度生死流。”

此二位鬼神不仅自己赞叹,而且将自己的赞叹之声向外出集会的人群多方宣传,以唤起他们的良知与善心。于是,“一优婆塞以衣布施叔迦罗比丘尼,复有优婆塞以食供养”、“有一优婆塞持衣布施毗罗比丘尼,复有一优婆塞以食供养”。在二位鬼神的不懈努力下,此二位比丘尼初步解决了色身的滋养问题,可以一门心思继续自己修习的道业。

此经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实修实证,自然有龙天鬼神等众护法庇佑。故韦驮菩萨殿前有一联云:

三洲感应难思,汝有真修,我必护法;

一杵威神可畏,人无邪念,自能降魔。

此联一语道破天机,吾等庸碌之辈,岂不自惭汗颜哉?(5.25.)

点我: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身心出家得圆满

传喜法师:身心出家得圆满

学佛开拓心灵宝库 ——客堂开示 2012.08.22 身心出家得圆满 (弟子:师父,我有个问题,比如说有很多人说他显的是在家相,但是心已...

蔡礼旭老师:救人危急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救人危急的智慧

救人危急的智慧蔡礼旭老师“救人危急”。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人受伤很严重,赶快拨110、119,赶快叫救护车来,这一定要做,因为可能慢了一秒都有危险。我们在大方广...

发心为嫂子助念地藏经

发心为嫂子助念地藏经

      世事无常,生命脆危。嫂子才四十九岁,突然与2019.10.11号,突发脑溢血去世。嫂子一生为人,真诚善良,孝敬父母,工...

【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什么?四弘誓愿的出处

【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什么?四弘誓愿的出处

四弘誓愿是什么?  四弘誓愿是菩萨所立,凡是大乘行者皆宜牢记和实践。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愿,是作为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又称四弘...

宣化上人:想供养师父,但不知供养什么?

宣化上人:想供养师父,但不知供养什么?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341.问:上人曾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为何极乐世界亦是重男轻女?宣化上人:为何生于西方净土名为极乐世界?因是永乐无苦,不像世间之乐极悲生...

智渡法师:学佛夸谈感应、演附体、与菩萨对话等的

智渡法师:学佛夸谈感应、演附体、与菩萨对话等的

居士问:智渡法师:我学佛已经十个月了,这期间看了很多光盘,至今对正和邪分不清楚,例如有居士说有感应,知道某法师往生极乐世界什么品位,有道场专表演附体,有说能与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