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瞋

  有一个婆罗门生养了一个瞋心很重的女儿,经常触怒婆罗门,惹他生气。

  有一次,女儿又把婆罗门气得七窍生烟,因而萌发杀女解恨的念头。继而念头一转:「我还是先去拜访佛陀,或许佛陀有方法可以教导我。」

  于是婆罗门来到佛前,向佛陀请问二个问题:「杀什么样的人无罪?什么方法能够令心安稳无忧?杀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到佛陀称赞?」

  「这很简单,你好好记住!杀瞋心、恨心,可使心得安稳无忧,也就能得到我的赞许。」佛陀这样告诉婆罗门。

  世人大多容易瞋恨,因而经常发生不幸事件。其实世上并无可瞋可恨而非杀之不可的人,唯有「瞋」、「恨」才是该「杀」之物。

点我:
返回列表

上一篇:饮酒失智

下一篇:呵斥戏论

相关文章

传喜法师:佛法智慧破迷信

传喜法师:佛法智慧破迷信

学佛改命转运求解脱——蠡县万佛寺开示13.06.19 佛法智慧破迷信 也有一个领导干部啊,做宗教工作的领导干部说:“现在这个时代,不是讨论信不信的问题,而是...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

印光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 余池明 人间佛教是太虚法师提出的关于佛法要关注人间社会现实问题,注重人乘佛法修行的概念,以后教界、学界不断探讨,并公认人间佛教并...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四章 如何在无常

黄威南居士:情到深处人孤独 第四章 如何在无常

情到深处人孤独第二篇 面对无常 第四章 如何在无常中生活得更好? ⊙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

闻偈证果的年轻比丘

闻偈证果的年轻比丘

  莫从卑劣法,莫住于放逸,  莫随于邪见,莫增长世俗。  ——(法句经·世品第167偈颂)  这一偈颂是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为一年轻比丘所说的。  一天早上,一位长老带领一位年轻比丘到维...

有愿易度:目犍连尊者度化村民

有愿易度:目犍连尊者度化村民

  有愿易度 经律异相  佛世有一聚落。恣行邪见。不从佛教。乃遣目连往。则倾心向化。佛言。此辈与目连有缘。往劫目连为樵夫。见山中无数聚蜂。飞来欲螫。因戒曰。汝等皆有佛性。莫兴毒害。吾若成道当度汝等...

要念佛,勿念众生勿念附体

要念佛,勿念众生勿念附体

要念佛,勿念众生勿念附体   那么,很多人,特别会念众生,这里来什么样的众生了,来了多少众生了,众生说什么话了,讲什么话了,然后呢,给什么提示了,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