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同居消耗婚姻福报最为迅速

现在未婚同居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大家都这样没什么稀奇的,都什么年代了,完全不顾之后产生的恶果。不管时代如何变,因果报应不会变。

1.未婚同居是一种非正式的婚姻,也将很容易去做非正式的工作,合同工临时工协辅职人员,或帮人打工福利待遇几乎没有。

2.未婚同居是提前享受婚姻生活,果实熟了才大才好吃,果实还在生长期,急急忙忙的摘下来吃,果实就非常小,非常苦涩。未婚同居的人,生活工作的环境多数在狭小的空间,生活艰辛。

3.未婚同居婚姻不是合法的属于你,当然房子也不是属于你,容易租小房住。为什么房子小,因为果实还没成熟,果实小。现在有的人合法的结婚了,但却还住在租来或贷款买来的房子。你可以观察他们之前是不是未婚同居过。(这一条大家可能有争议,请不要和大福报的人对比)

4.未婚同居是拔苗助长,苗极易枯萎,很容易分手。

5.未婚同居是不想等待,急急忙忙的去体验已婚生活。生活中就会出现,去往都是急急忙忙的人群,拥挤不堪,如挤公交地铁。出现长时间等待的情况,排队吃饭,排队购物等。

6.未婚同居是不经家人亲戚同意并知晓,会远离家人家族,甚至去往外地很少亲友的地方。

7.未婚同居极易发生堕胎,因为未婚同居本身就是损阴德的事,损了阴德,以恶引恶,容易发生堕胎。(堕胎极损阴德消福报,各种恶事袭来)

8.未婚同居是幼稚的行为,生活工作中很多方面很多事情,你的思想行为会被大众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被轻视。

9.未婚同居是提前享受两人生活,同居失败分手后,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孤独期,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为之前的行为买单。

10.未婚同居生活在狭小污浊的环境,身边多是邪淫的人,邪淫的动物(老鼠蟑螂蚊虫等)诸事不顺,容易得病。

婚姻之树,果实自然成熟,不用去采摘,自然就落地了。人的姻缘,时间到了不求自来。现在的人都急急忙忙,不可等待的去吃这个还未成熟的果子。甚至果实才刚刚生长了一点,就去摘下来吃,这果子能好吃吗!未婚同居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事,违反自然规律,必定被自然规律惩罚。

希望广大青年,不要急着吃又苦又小未成熟的果实,熟透了再吃。

以上是一般人未婚同居容易发生的事,请不要和大福报的人比。一般福报的人,以上情况基本都会发生。

未婚同居是极严重的邪淫行为,急速消耗婚姻中的福报,消减福禄;工作、事业、生活、财富、地位、感情、生活等等方方面面各种不顺,恶果苦果不断。官位降低或不顺利,有的人官位就是提拔不上去,因为自己的福和禄已经不够了,尽管努力也很难达成自己理想目标。男女都会在肾气方面及生殖器方面得病,自己的子女也会在感情方面不顺利。

邪淫之人最终是堕到三恶道去,轮转动为物身,受鸳鸯雀鸽报。在世容易得膀胱和肾病,健忘很快。因为元气消耗很多,建议爱自己的人,不要游戏自己,不要因一时快乐而把自己福寿全部快速折损出去。

要多念经、抄经、念咒、念佛、供僧、印经、放生、施食、修庙、侍奉父母、禅修、道场做义工,这些实修都能提升福报。多诵佛号和大悲咒,多诵大乘经典《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地藏经》《普门品》《药师经》《法华经》《无量寿经》《楞严经》《僧伽吒经》《华严经》,增加福报。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传(109)

释迦牟尼佛传(109)

  1、担粪的尼提出家  有一天佛陀带着阿难在舍卫城行化,当佛陀走到城郊的时候,迎面有一个给人受雇担粪的尼提走来,尼提远远的一见佛陀,非常恐慌,他的心内很崇拜佛陀,但他自卑得不敢见佛陀。他觉得伟大...

观音大士感应入梦,对他说:冥中阴律,只有放生可

观音大士感应入梦,对他说:冥中阴律,只有放生可

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他的朋友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尚未出仕前,于辛巳年秋天,染患重病,医生误投药剂,生命陷于危险。屠太守病中立誓,愿以利人济物,忏悔自己业障,其他...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

达真堪布:六度新解(二)疫情期间如何修持安忍、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是观音法会的第三天,我们接着讲六种波罗蜜多,即在生活中、对境中怎...

印光大师:极危灾难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最有感应

印光大师:极危灾难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最有感应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念观...

圣严法师:放下关卡举重若轻

圣严法师:放下关卡举重若轻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于处理的人,举轻若重。所谓善于处理,就是能够掌握当前所遇到的难题、关卡,了解它的严重性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这难题、...

印光大师:净土经意平时说和临终说(文白对照)

印光大师:净土经意平时说和临终说(文白对照)

原文印公老法师慈鉴.久仰泰斗.恨未亲承。弟子自出家以来.于净土法门.深生信愿.依而行之.盖已久矣。近阅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吕碧城女士.与王季同居士书.以四十八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