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傲的萨遮尼犍

  古代有一位名叫萨遮尼犍的婆罗门长老,号称全国最有智慧的人,门下有五百名弟子。他嘲笑天下人,所以,经常腹部挂一块金属板,在街上昂首阔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得意洋洋地回答∶“智慧暴满流出来,岂不糟糕?”

  他听说释尊到处教化众生,名扬四海,心生妒忌与惶恐,就对弟子们表示∶“现在,有一个名叫瞿昙的和尚,自称是佛,我想去找他,向他请教高深微妙的佛理,让他哑口无言,好好屈辱他一番。”

  他果然率领一群弟子。浩浩荡荡来到只园精舍的门前。

  但是,他从老远就望见佛的圆满法身,光芒四射。他惊喜交集,内心震撼,忍不住进去向佛敬礼,佛叫他坐下后,他就急忙向佛提出一连串问题∶

  “道是什么?智是什么?长老是什么?正道是什么?积善去恶是什么?修行者是什么?仁明是什么?怎样才是适合正确的道理呢?守戒是什么?如果您能立刻回答我,我就拜您为师。”

  佛听了不慌不忙地作偈回答∶“贤者好学,真心诚意地修行,惟有怀抱珍贵的智慧,才真正叫做道。

  纵有辩才不算智者,无所畏惧,专心遵守善行的人,才叫做真正智者。

  年纪虽大也不能做长老,徒然衰老毛发斑白,多半只是愚人的同类,惟有心怀真理,仁慈深厚,内心平静,通情达理,聪明净洁,才是真正的长老。

  纵使貌美如花,但言语不正,贪婪而多虚饰,言行会违背正义。淫除恶孽的根源,有智慧而不怒,才是真修行。落发为僧,不撒谎、不贪取,迈向去恶之道。”

  “内心平静又悠然,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托钵而现修行者,放弃邪行,淡泊名利。去除罪业,潜修净行,密慧明朗破除恶行,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口里说得好,而内心不清净,外表也没有仁明净行。内心无为,举止清廉,内外寂静,才是肩正的仁明之士。拯救天下苍生,博爱而不损人,才是真正有道之士。好好奉行法义,不妄费口舌,增广见闻,努力学习,身体力行,持志坚决,守道不失,才是更正的守戒人士。”

  这位婆罗门长老和他的五百名弟子,听闻佛陀的一番教理,无不心悦诚服。高傲之心,消除殆尽,即刻成为真正的出家人。后来,萨遮尼犍更热心修佛道。在一群菩萨行列里,颇有地位,他的门徒也都证得阿罗汉。(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6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6

  湛山倓虚大师传  大师名讳隆衔,字倓虚,是河北宁河王氏的儿子,俗名福庭,父亲名讳德清,母亲张氏,世代有隐德,母亲梦见梵僧来求寄宿,第二天大师出生,当时是光绪元年六月初一日。三岁不能叫父母,只说...

佛说大乘百福相经--地婆诃罗等

佛说大乘百福相经--地婆诃罗等

佛说大乘百福相经 唐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等奉敕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普妙宫中。坐宝庄严师子之座。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央数众。恭敬围绕。瞻仰尊颜身心不动。尔时文殊师利...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5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5

  清潘氏  潘氏,是娄县人,嫁给了孙某。生四个女儿,智求,智禅,福庵,德庵,都信奉佛,受了优婆夷戒,劝母亲发心。嘉庆二十三年,潘氏七十九岁了。这时西林寺传戒,四个女儿又劝母亲去受戒,但因为生病,...

龙王献宝

龙王献宝

  距今二千多年前,印度阿育王由于他福力特别殊胜,统一了全印度。  有一天,阿育王召集群臣,问道:“现在天下,还有什么地方不属于我?谁敢不服从我?”群臣同声回答说:“全印度都被大王统一了,没有一个...

佛说弟子死复生经--京声

佛说弟子死复生经--京声

佛说弟子死复生经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萨万二千人。神足弟子五百人俱。尔时有贤者优婆塞。本奉外九十六种道。厌苦祷祠委舍入法。奉戒不犯精进一心。勤于诵...

华严经   卷三三至三六--实叉难陀

华严经 卷三三至三六--实叉难陀

《华严经》(80卷)第33品 佛不思议法(之1) 尔时,大会中有诸菩萨作是念:“诸佛国土云何不思议?诸佛本愿云何不思议?诸佛种性云何不思议?诸佛出现云何不思议?诸佛身云何不思议?诸佛音声云何不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