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傲的萨遮尼犍

  古代有一位名叫萨遮尼犍的婆罗门长老,号称全国最有智慧的人,门下有五百名弟子。他嘲笑天下人,所以,经常腹部挂一块金属板,在街上昂首阔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得意洋洋地回答∶“智慧暴满流出来,岂不糟糕?”

  他听说释尊到处教化众生,名扬四海,心生妒忌与惶恐,就对弟子们表示∶“现在,有一个名叫瞿昙的和尚,自称是佛,我想去找他,向他请教高深微妙的佛理,让他哑口无言,好好屈辱他一番。”

  他果然率领一群弟子。浩浩荡荡来到只园精舍的门前。

  但是,他从老远就望见佛的圆满法身,光芒四射。他惊喜交集,内心震撼,忍不住进去向佛敬礼,佛叫他坐下后,他就急忙向佛提出一连串问题∶

  “道是什么?智是什么?长老是什么?正道是什么?积善去恶是什么?修行者是什么?仁明是什么?怎样才是适合正确的道理呢?守戒是什么?如果您能立刻回答我,我就拜您为师。”

  佛听了不慌不忙地作偈回答∶“贤者好学,真心诚意地修行,惟有怀抱珍贵的智慧,才真正叫做道。

  纵有辩才不算智者,无所畏惧,专心遵守善行的人,才叫做真正智者。

  年纪虽大也不能做长老,徒然衰老毛发斑白,多半只是愚人的同类,惟有心怀真理,仁慈深厚,内心平静,通情达理,聪明净洁,才是真正的长老。

  纵使貌美如花,但言语不正,贪婪而多虚饰,言行会违背正义。淫除恶孽的根源,有智慧而不怒,才是真修行。落发为僧,不撒谎、不贪取,迈向去恶之道。”

  “内心平静又悠然,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托钵而现修行者,放弃邪行,淡泊名利。去除罪业,潜修净行,密慧明朗破除恶行,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口里说得好,而内心不清净,外表也没有仁明净行。内心无为,举止清廉,内外寂静,才是肩正的仁明之士。拯救天下苍生,博爱而不损人,才是真正有道之士。好好奉行法义,不妄费口舌,增广见闻,努力学习,身体力行,持志坚决,守道不失,才是更正的守戒人士。”

  这位婆罗门长老和他的五百名弟子,听闻佛陀的一番教理,无不心悦诚服。高傲之心,消除殆尽,即刻成为真正的出家人。后来,萨遮尼犍更热心修佛道。在一群菩萨行列里,颇有地位,他的门徒也都证得阿罗汉。(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安士全书》:检校善恶立世阿毘昙论

《安士全书》:检校善恶立世阿毘昙论

  检校善恶 立世阿毘昙论  帝释天王。将至善法堂上。诸天围绕恭敬。入堂。帝释升师子座。左右各坐十六天王。其余诸天。依次而坐。有二太子。一名旃檀。二名修毘罗。是忉利天二大将军。又坐三十二天王左右。...

《百业经》:(55)宝贤龙子——供养皈佛授记独觉

《百业经》:(55)宝贤龙子——供养皈佛授记独觉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驯象三法

驯象三法

  呵提昙生长在佛教世家,久仰佛陀威德。有一天,呵提昙特地到祇园精舍,祈求佛陀为他解除心理上的苦恼。  佛陀慈祥的请他坐下,问道:「你从何而来?叫什么名字?」  呵提昙长跪在地,回答说:「我名叫呵提昙...

观世音菩萨显圣故事:鳌头观音

观世音菩萨显圣故事:鳌头观音

  一天,观音菩萨用慧眼四方眺望,忽然看见南粤海域升起一股黑烟,波浪冲天。观音菩萨想,这天下总是不太平,处处有风烟。南粤海域突然升起黑烟,很不正常,说明那里肯定又出了事。于是,驾起祥云,来到了南粤...

最快乐的行持

最快乐的行持

  有一天,以舍利弗为首的六位尊者,齐聚于跋耆国的师子园中饮茶论道。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怎样行持才算最快乐?  阿难尊者率先发言:“我认为:比丘能够多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习梵行,然后为四众弟...

《百业经》:(43)土地变金地 农夫供佛土地变金

《百业经》:(43)土地变金地 农夫供佛土地变金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