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山·紫虚居士:不要为了福报而供养佛菩萨
不要为了福报而供养佛菩萨 我们供养佛菩萨只要起恭敬心去供养就可以,最好不要带着为自己的各种要求。例如在供养佛菩萨时请佛菩萨保佑你赚钱(甚至赚某一数目的钱),你是否能赚到很多钱,其中很多因素存在,例如你在人间中的善缘的多少等,有时佛菩萨就算想帮你也不一定会成功,试问,在这种你有所求而可能办不到的情况下,佛菩萨是否「敢」接受你的供养?如此,你可能断了供养佛菩萨而能与佛菩萨结缘的机会。至于向佛菩萨祈求解除因果等事,那更不能在供养时当做附带条件,否则亦可能使佛菩萨无法接受你的供养。我们不是说不能对佛菩萨有所求,我们有事,尤其是学佛上的障碍或渡生上遭遇的困难,甚至自己的一些困境,都可以向自己供的佛菩萨或金刚护法寻求帮助(但不能向佛教以外的鬼神求助),只是不要以供养东西(如香、烛、金牌、金纸、甚至金钱等)做为交换之条件,你只要以恭敬的心恳求佛菩萨或金刚护法助你一臂之力即可。很多鬼神可以用供养物做为替你解除某些问题(如因果病痛等)的交换条件,但对佛菩萨不可以如此。要得佛菩萨之相助,最重要是要诚心祈求,自己也要具有慈悲心,此外,自己要多做福报以增加被救助的善缘。 三宝,你知道是佛宝、法宝、僧宝。你们要知道,世界上最高贵的,也就是佛宝;最高贵的,也就是法宝;最高贵的,也就是僧宝。再没有比这三宝再高贵的。不但世界上,就是出世界... 生命是永恒的。死了没有?没死,他到另一个地方去投胎去了,有的人超越六道轮回,天道去了;有些人在轮回里头再来,没离开。那这里面我们就要觉悟一桩事情,绝对不能跟人结冤... 在原始佛教经典之一的《贤愚经》中,有一则如下的故事。 王舍城旁,住有一位非常穷苦的老太婆,名叫南陀。在一个每百年才能见到一次佛祖的日子里,南陀虽很想供奉一盏灯火,但用她仅有的钱却只能买到一点...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 "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 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 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佛后,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负责园艺的僧众人称园头正埋首整理花草。 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此起彼落,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到另一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予特别... 随缘不是懒惰的代名词 --慧光和上开示-- 放下,是不执着,不是叫你不要!所以往往会误解,佛教什么都教我们都不要,不要到最后,就整个人就消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