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这是往生的祕诀

那我们今天不是上上根人,修上上乘法,我们能够理解,做不到,这什么?业障、习气太重。我们走一个方便道,特别的通道,极乐世界。我们确实有能力到极乐世界,这是真话,不是假话,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到极乐世界,首先放下万缘,为什么不能去?缘放不下。放下万缘,你一点障碍都没有,什么时候想去都行,不要有丝毫牵挂,这是往生的祕诀。还想我这里放不下,那里放不下,这不行,这你往生没有把握。

说极乐世界就在此地,你能信吗?

《心经》裡面讲「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被现代科学家证明了,五蕴真的是空的,科学家跟我们说出来,说得好!物质是什么东西?意念累积连续产生的幻相,讲得好。我们从前学唯识,唯识裡面讲见分跟相分,见分要见,于是就发生相分出来。这个讲法我们就含煳其词,古人这么讲,我们也这么讲,讲不清楚。

见一定要见,见它就有幻相,譬如你瞪着眼睛,空中没有东西,你一定要见,眼睛瞪久了疲劳,空中真的就出现象出来。用这个方法来讲不科学,科学家讲的这个好,以后我们讲到这个可以用科学家讲的方法来讲就正确。可见得,古人用这个比喻,他也没有见性,他也没见到,他要见到了应该就讲清楚,他没见到。这个智慧起作用就是圣明。无事不照谓之圣,这个见的能力太广,遍法界虚空界。所以再讲真的,真实的,大乘教讲真实,完全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他们没有时间,这要知道,绝对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下。不但没有时间,还没有空间,空间也不存在;空间不存在,距离就没有了,空间是距离。

西方极乐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在哪裡?就在此地。所以跟你讲真的,就在当下,十世古今,不离一念,它是一念现的,念念都是当今一念。这给我们讲真话,给我们讲真相,一念是真的。所以佛经上开端你看,「如是我闻,一时」,这佛讲真话,一时是真的。释迦牟尼佛讲经,讲《无量寿经》,在不在?在,一时,我们要到一时就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讲经,时间没有了,什么叁千年前、叁千年后没有了,就在当下,你就看到灵鹫山就在此地。

唐朝时候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念到「药王品」他老人家入定了,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看到,看看还有空座位,他就坐在那裡听了一堂课,出定之后告诉大家,灵山一会没散,他参加那裡听了一堂课。所以佛常常在经上说,一切诸法不离自性,又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他都是把这个真相透给我们。我们听不懂,似懂非懂,半信半疑。要真懂,不要紧,不懂没有关係,天天听,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比人家笨一点,人家听一千遍,我听一万遍就懂了,为什么?薰习成种子,薰习成了根,这个根产生力量。长时薰修,要把它薰成我们的习种性,它就起作用,这也是八万四千法门明心见性的一个方法。

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明心见性的方法,哪一个方法适合我,我就用哪个方法。广学多闻也是方法,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在现前这个社会,现在是末法,而且是佛法衰微到极处的时候,这个世界普遍的疏忽伦理道德的教育。伦理道德可以说是与自性相应的教育,失掉了,佛门的术语叫称性,现在就是完全迷失了自性。这个迷几乎到百分之百这么严重,所以学佛就特别困难。净宗这个方法,十方诸佛介绍的,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十方诸佛介绍,在极其困难的环境当中,其他法门都是障碍重重,很难学习,这个法门简单,甚至于你不需要读经,就一句佛号。

 

点我:

相关文章

业露华: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

业露华: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

佛教与孝道文集: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 业露华 孝,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是中...

成佛

成佛

成佛(佛教解释)  成佛是佛教语。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万行究竟圆满而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之成“佛”。真言立三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成...

济群法师: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济群法师: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我们成佛吗?须知,我们要放下的不仅是手中的屠刀,更...

仁清法师:无量无边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这也是一种

仁清法师:无量无边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这也是一种

仁清法师:无量无边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 这也是一种法施接下来一段,“令慈年迈,光若不说此弊,汝后会以尽孝之心,阻亲往生”。那个意思是你母亲年龄大了,假如我不说出刚才...

学佛人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学佛人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顾我们,...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序言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序言

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作者: 魏承思 序言 中国佛教文化史是一个古老的综合论题。 远自释道安首倡“出家无姓,同称释子”,综理经录为中国佛典目录学之始。罗什为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