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初学佛的人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


《观经》中说:“造五逆十恶的人,在临命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就是说,当这个人堕落到地狱以后,见到这个油锅炸人,就像我们炸油条一样,你们这叫果子,就像炸果子一样翻滚,他突然生起了这种恐惧的心理,这个时候有个人能给他说,你只要能够念佛求生净土,你都可以得到往生。这个人如果因这一个机缘,闻而能信,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和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感应上了。虽然他什么道理都不懂,但他这种厌离心,他这种厌离感应上了,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这个暗合道妙了,就能感应道交,脱离生死苦海。就这么一念,临终就是堕落地狱、地狱业力现前,有人劝他,就是这么一种情况,他都能得到往生。虽然不明理,但是他生起了厌离欣求的心,就这么一刹那间,他就可以往生了。

净土宗道绰大师说:“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这就是说,你不要管著不著相,不要管你理不理解,真要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就决定往生。你看祖师的话就这么直截了当的。

我们今天在座的,你只要信愿持名,跟大家说,极乐世界都有分的,关键就在什么?在信愿之有无。大家一定要明白,对极乐世界切不可怀疑,一定要生起厌离欣求的心,这样大家必定去做菩萨、一生成佛的。

我们发愿往生,千万不要脚踏两只船。又留恋娑婆世界,又想到极乐世界,这个愿就有夹杂了,也可以说这个愿不真实。我们好多居士都是带着这种心:等我临欲命终了的时候我再去吧、我再去求往生吧。其实这个时候你的心已经夹杂了。在你临欲命终的时候,你现在清醒的时候你都放不下,临欲命终的时候你又能放下多少?很难的。所以要往生,必须具有正信和真实的愿。这个信心一深,愿就切了;愿切了,你念得就更专心了。信愿如果真有了,十念、甚至一念,决定往生。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个信愿上多去用心。

摘自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打坐、持咒,如果没有真善知识在旁边指

净空法师:打坐、持咒,如果没有真善知识在旁边指

问:第十五题,弟子的兄长自从生意失败,遭受重挫之后,喜好打坐。后来似乎具备了能力,能预知某些事,为人解决疑难杂症,颇受大众的尊崇。但他的烦恼重,常为人胡说《金刚经...

放生救物延寿:江慎修居士选录 9.放鱼增寿屈师

放生救物延寿:江慎修居士选录 9.放鱼增寿屈师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原文】  9.放鱼增寿屈师  屈师于元村,遇一赤鲤,买放之。后梦龙王延至宫中,谓曰:君本寿尽,以君救龙,增寿一纪。  【白话文】  9.放鱼增寿的屈师 ...

从抑郁症精神病到思维流畅的健康女人(背诵心经后

从抑郁症精神病到思维流畅的健康女人(背诵心经后

与佛法接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佛网我也来过好多次。关于我的邪淫果报,(见文章《为我邪淫及不孝的果报忏悔》)我写得清清楚楚,知道今年三月,确切的说到3月16日为止...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覩,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当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

不要等财富来了,自己的福报却空了

不要等财富来了,自己的福报却空了

     在华严思想里,我们需要有一种大的生命观。但你要达到这个大生命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面这张图,是福报和五大元素的转化...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高僧挑水为何不挑满?

  有一次,当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高僧正从山谷里挑水。人们注意到,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高僧应该能够挑起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可是高僧为什么不把桶挑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