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C 12
1224经、1225经:此二经为天帝释引导诸众信人等归信佛陀并供养众僧。 在佛陀住世的年代,各种外道学说十分盛行,于是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教派。无论在中印度的王舍城,还是在北印度的舍卫城,举国都普遍盛行“普设大会”,以供养各自信奉教派的教主与教徒。“王舍城人普设大会,悉为请种种异道”。经中列举的外道代表为遮罗迦外道、尼乾子外道、事老外道、事火外道等等。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佛弟子,他们事奉的对象当然是佛陀以及诸大比丘众。为什么要“普设大会”呢?对于布施者而言,无非是想通过自己的布施而获得巨大的现世后世回报,所谓“布施功德”。在佛教看来,布施是有差别的,所谓布施物相同而布施对象不同,便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布施功德”。在当时婆罗门教一统天下的情势之下,供养佛陀及比丘者,毕竟只占极少一部分。于是身为忉利天主、且为虔诚佛弟子的天帝释,开始为自己的护法行动了。 天帝释作是念:“莫令王舍城诸人舍佛面前僧,而奉事余道,求索福田。我当疾往,为王舍城人建立福田。”天帝释一方面是虔诚的护法者,同时他也为众生的福田利益而考虑,因为供养外道所获的利益十分微渺。相比之下,供养僧伽却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然为了大众的长远利益着想,就必须想出一个善巧的法子来引导大家皈依并供养佛陀。于是天帝释化身为一位大婆罗门,“仪容严整,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众前后导从,持金斗伞盖”,赶到王舍城,拜会了正在制作供养大会的诸位长者和王公国戚。这些人对这位大婆罗门充满了敬仰,争相前来拜会。而天帝释见到大家对自己十分恭敬,且言听计从,便适时带领大家去拜会佛陀,带头虔诚礼敬供养佛陀。王舍城的一切士女见到他们膜拜的大婆罗门竟对佛陀如此恭敬,自然也就紧随其后,向佛陀作种种布施供养。天帝释以偈问佛有关布施的功德:“善分别显示,一切法彼岸,悉度诸恐怖,故稽首瞿昙。诸人普设会,欲求大功德,各各设大施,常愿有余果,愿为说福田,令斯施果成!”佛陀为天帝释宣讲了布施僧众的种种利益。 对于比丘众而言,他们都是四双八辈的圣僧;他们不仅自己获得殊胜的境界并永离五盖,而且能够教导世人离苦得乐,可以说达到了“自利利他”。布施并供养这样的圣僧,功德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正向者有四,四圣住于果,是名僧福田,明行定具足。僧福田增广,无量逾大海,调人师弟子,照明显正法。斯等善供养,施僧良福田,于僧良福田,佛说得大果。以僧离五盖,清净应赞叹,施彼最上田,少施收大利。”(1.27.) 人与人宿世的缘分,亲爱的缘分是多生多劫,怨恨也是多生多劫,情跟爱、怨跟恨统统都要放下,全都是障道的。从障道方面来说都不是好东西,都要放下。放下是不是绝情绝义?不是... 自杀方式很多,所感的痛苦也各各不同,兹分为四类,一一的讨论:(一)、窒息而死,(二)、麻醉而死,(三)、中毒而死,(四)、其它死。(一)、窒息而死(1)、投河 投... 佛法是生命的礼物 我们流泪,不是所有的泪都是伤心的泪,伤心了会流泪,高兴了也会流泪,一个生命升华的时候也会流泪。像弘一法师一样,弘一法师跟侍者说:“等一下我万... 【念佛感应录】台湾陈伟国遭人谋害助念得生陈伟国,廿八岁,赵阿美师姐的小儿子。往生前一个月,即一九九五年农历四月,一连参加埔里灵岩山寺两期佛七,回来后即对母亲郑重庄... 皈依之后要认认真真地去实践 2010年5月3日,即“五一楞严法会”的第三天,下午,学诚大和尚为将近三百名信众传授皈依,并在皈依仪式上做了重要开示。 各位在家的... 在佛教裡面,金刚乘有别于其他乘特殊的修法之一就是由密宗初祖莲花生大士所传授出来的《中阴解脱经》。《中阴解脱经》裡面的内容是叙述由人开始进入中阴状态所经历,直到投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