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度种德

  佛陀与弟子们游化至鸯伽国,住在瞻婆城的伽伽池侧。当时有一位婆罗门,名叫种德,住在瞻婆城。这个城市经济繁荣,人民众多,生活富足安稳,波斯匿王将它赐给种德婆罗门。种德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清净,不为人所轻毁,学通内外典籍,善于瞻候吉凶,祭祀仪礼,座下有五百弟子,教学不废。

  当时瞻婆城中的人们听说佛陀已经来到城里的伽伽池附近,于是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往伽伽池走,想要一睹大名流布天下,善于说法,梵行清净的佛陀金容,聆听佛陀的开示。

  种德当时站在高台上,远远地望见一波又一波的人潮涌向伽伽池,就询问一旁的侍者:「到底发生什么事?」

  侍者回答:「大众要去拜见佛陀。」

  种德一听,马上命侍者集合五百弟子,一同前往拜访佛陀。临出发时,有一位婆罗门问:「老师!您临时集合我们,有什么急事吗?是要带我们去参学吗?」

  种德回答:「听说佛陀来到了伽伽池。他出家成道,所说的法都是真理,能够去除众生的烦恼。难得佛陀今天来到此地,我们应该去请教他。」

  五百婆罗门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不可以去见他。他是客人,您是大婆罗门,是我们的城主,他应该先来拜见您才对!何况老师您戒德崇高,智慧过人,辩才无碍,应当是他要来向您请安才对。」

  种德说:「你们刚才赞美我有种种的德行,这话虽然没错。但是你们可知道佛陀出身王族,颜色端正,言语柔和,永灭欲爱,是一切大众的导师,深受波斯匿王以及瓶沙王的礼敬供养,这些都是我望尘莫及的。因此,我应该主动去拜访佛陀。」五百弟子们一听,为之语塞。种德就在弟子们的簇拥下,来见佛陀。

  然而,种德一出发后,就忧心忡忡,心想:「待会儿,我请教佛陀问题,如果问得不合他的意,被他当面呵责,说我不该这么问,应该那样问,大众听了,一定会说我是个没智慧的人,将来我怎么领导城中的一切人民。如果他问我问题,而我答不出来,岂不是自暴其短?」

  佛陀知道种德心里的顾虑,因此,当种德与五百弟子一到,佛陀就亲切慈悲地与他寒喧问好。大众坐定,佛陀问种德:「请问你,一个人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婆罗门?」

  种德一听,心中的疑虑顿时云消雾散,心想:「实在太奇妙了,佛陀是如此地善解人意,知道我担心什么,竟然问我这么容易回答的问题。」于是种德端坐,得意地看看四周的大众,微笑地回答佛陀:「成为婆罗门,要具备五个条件:一、婆罗门种姓。二、通达各种内外经书,明察吉凶,祭祀仪礼。三、颜貌端正。四、持戒具足。五、智慧通达。」

  佛陀说:「你答得很好。这五个条件中,如果去除一个条件,仍然能够成为婆罗门吗?」

  种德回答:「可以的。只要具足后面四个条件,仍然可以成为婆罗门。」

  「如果在这四个条件中再去除一个,可以成为婆罗门吗?」

  「可以的,佛陀!如果具足后面三个要件,仍然是可以成为婆罗门的。」

  「再少一个可以吗?」

  「可以的,只要具足持戒,智慧通达,仍然是个婆罗门。」种德此话一出,五百婆罗门顿时哗然,纷纷表示不能苟同老师的看法。

  佛陀这时告诉与会的五百婆罗门:「如果你们认为种德婆罗门的容貌丑陋,无有种姓,讽诵不利,无有辩才智慧善答,不足以和我论议,那你们就可以说话。如果你们认为种德婆罗门颜貌端正,种姓具足,讽诵通利,智慧辩才善于问答,足以和我论议,就请你们静静地听。」

  于是种德婆罗门惭愧地对佛陀说:「佛陀!我有办法教训这些人。」种德对五百婆罗门说:「在座的鸯伽摩纳是我的外甥,颜貌端正,除了佛陀之外,无人可以与之比拟。今天如果摩纳去杀人放火,请问,他能成为婆罗门吗?」五百弟子一听,鸦雀无声。

  佛陀说:「种德!你说得非常好。如果在持戒、智慧这二个条件中再舍去一个,还可以成为婆罗门吗?」

  「不可以的,佛陀!戒就是智慧,智慧也就是戒啊!二者缺一不可。」

  佛陀听后,欢喜地说:「你说得很对,正如你所说,有戒就有慧,有慧就有戒,戒能净慧,慧能净戒。如同人洗手的时候,须要左右两手互相搓摩,左能净右,右能净左。」接着佛陀又为种德讲说持戒、布施等法。种德受了佛陀的感化,归依在佛陀座下,成为受持五戒的优婆塞。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  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建造一...

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阿难的故事

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阿难的故事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萨罗国中贵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时生活富裕又可以随心所欲;后来听到佛陀讲经说法,一时感动就相邀一起出家,加入佛陀的僧团。  可是,他们在僧团生活...

《百业经》:(22)屠夫之子 猎人供圣今证圣果

《百业经》:(22)屠夫之子 猎人供圣今证圣果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佛陀前身 六牙白象的故事

佛陀前身 六牙白象的故事

  舍卫国有一位长者,生了一个女儿。奇怪的是,她刚坠地,便讲了一通令人惊讶地话:“我做了不善的事,我做了不孝的事,我做了不知羞愧的事,我做了罪恶的事,我做了忘恩负义的事。”讲到这里,又突然默不出声...

放生免患:26.赤蛇识盗方太夫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免患:26.赤蛇识盗方太夫人《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善报 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26.赤...

圣玄法师 :老和尚 有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

圣玄法师 :老和尚 有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

  文/圣玄法师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他正想细细道来,老和尚只是淡然一笑:“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听到这个小故事时,深深被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