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娶了两位妻子,若是亲近其中的一位,另一位就生气了,决断不下,便在两位妻子中间直端端地仰卧着。正值天下大雨,屋舍淋漏,水土俱下,堕落在他的眼中。因先有约定的缘故,不敢起身躲避,便使得双目都失明了。

  世间的凡夫也是这样,亲近坏朋友,习行非法的事,迷惑了身心,造作出恶业,堕于三恶道中,长处生死轮回,丧失掉慧眼,就好像那个愚人,为了两个妻子的缘故,使双目都失明了。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昔有一人,聘取二妇①。若近其一,为一所瞋.不能裁断②,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值天大雨,屋舍淋漏,水土俱下,堕其眼中。以先有要③,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

  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亲近邪友,习行非法,造作结业,堕三恶道,长处生死,丧智慧眼。如彼愚夫,为其二妇故,二眼俱失。

  注释

  ①取:通“娶”。

  ②裁断:调停。

  ③以先有要:以,由于。要,约定 。以先有要,共同事前约定。

  源流

  《经律异相》卷四十四引《十卷譬喻经》卷三:昔有一人作两业,有二妇。适诣小妇,小妇语言:「我年少,婿年老,我不乐住,可往大妇处作居。」其婿拔去白发。适至大妇处,大妇语言:「我年老,头已白。婿头黑,宜去。」于是拔黑作白,如是不止,头遂秃尽。二妇恶之,便各舍去,坐愁致死。过去世时,作寺中狗。水东一寺,水西一寺。闻犍搥鸣,狗便往得食。后日两寺同时鸣磬,狗浮水欲渡,适欲至西,复恐东寺食好:向东,复恐西寺食好。如是犹豫,溺死水中。(《大正藏》第五十三册第二三一页)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释迦牟尼佛广传: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83

释迦牟尼佛广传: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83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六、精进品 83.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  六、精进品  83.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  无量劫之前,畏宣妙音王如来于巨源世...

四个儿子

四个儿子

  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女居士,对佛陀非常恭敬信仰。她每天早上一定要到佛陀面前顶礼,从来没有懈怠、懒惰。有一次,她请佛陀到家里受供,佛陀知道她的来意,故意问道:「你设斋供佛,想获得什么样的功德?」  女居...

美满的姻缘,修自前世

美满的姻缘,修自前世

  小青是一名三十一岁的小单位主管,已婚,育有一子一女,希望能对自己的过去做一番透视和了解,顺便查查看她与丈夫之间的过去。她有个贴心的老公,事业上也还算顺利,只是不知为何经常被小人所陷。她很快就进...

这三位净土祖师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这三位净土祖师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玄中寺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小寺院,黄瓦明廊,红柱隔扇,布局精巧,结构对称。西院正殿是祖师殿,内无雕塑,只有三幅色调淡雅的人物肖像。他们分别是玄中寺的创建者、中国佛教净土宗奠基人昙鸾大...

《百喻经卷下》:62、病人食雉肉喻

《百喻经卷下》:62、病人食雉肉喻

  《百喻经卷下》62、病人食雉肉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病得着实厉害。良医诊断了一下,说需经常吃一种雉肉便可以治愈这病。而这位病人买了一只雉,吃完之后,便不再吃了。医生后来见着了他,便问:...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 “妙善公主”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 “妙善公主”

  妙善公主的传说,最早见《编年通论》第十卷。书中记载唐朝时的著名僧人,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法师(596年一667年),在终南山创设戒坛。道宣法师持戒严格,道行高超,已经修行达到可以接受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