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贱民

  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一天早晨入王舍城托钵乞食,依次来到一位拜火婆罗门的门前。这时婆罗门手上拿着盛装各种饮食的杓子,以及供养用的火具,站在门边看着远远而来的佛陀。当佛陀一到,婆罗门立刻阻止佛陀:「你不要走过来!你这个贱民!不要走近我的家门。」

  佛陀虽然受到羞辱,仍然慈悲的问婆罗门:「你知道什么叫贱民?什么是贱民法吗?」

  婆罗门答道:「我不知道什么叫贱民,也不知道贱民法。沙门瞿昙!你知道贱民、贱民法吗?」

  佛陀说:「我非常熟悉贱民、贱民法。」

  这时,婆罗门立即放下事火的供具,很快的在屋内铺好床座,恭敬地请佛陀入座,并请求佛陀为他说贱民与贱民法。

  佛陀告诉婆罗门:「真正的贱民有下列行为,你应当要能确实分别。一、内心瞋恨,隐藏过错,恶见犯戒,虚伪不实。二、悭贪吝惜,谄媚虚伪,无惭无愧。三、没有慈悲心,杀害一切众生。四、攻击村落,杀缚槌打人民。五、胁迫他人,利益自己。六、有主无主物,据为己有。七、拋弃妻子,夺人所爱。八、侵占亲友师长的物品。九、妄语诈骗、索讨不还。十、借贷财物,妄语伪证。十一、造作不善业,隐藏过错。十二、有人问法,答以非法,颠倒欺诳他人。十三、空无实有,愚痴为利,轻慢毁谤智者。十四、贡高傲慢,自我称赞,毁谤他人。十五、自造罪过,嫁祸他人。十六、受人利养,不知感恩图报。十七、呵斥沙门、婆罗门而不布施供养。十八、父母年老而不勤加奉养。十九、没有证道,妄称证道。二十、生于大家婆罗门,却行诸恶业。有这二十种行为的人才是真正的贱民,而不是以他的出生处来分别他是贱民或婆罗门,是以他的行为称他为贱民或婆罗门。」

  婆罗门赞叹的说:「佛陀!你真是大精进的圣者!不以出生处分别他是贱民或是婆罗门,而是以行为来区分他是贱民或婆罗门。」

  于是对佛陀所说的法充满信心,以满钵上好的饮食供养佛陀,并从此放弃外道修行,跟随佛陀出家受戒,学习正法。

  我们的社会有秉赋上贤愚智劣的先天不同,更有职位上贵贱轻重的人为差异。不合理的制度,制造了人间许多的矛盾、冲突,形成不平等的阶级歧视。而在佛教看来,任何一个众生都是具足佛性,无比尊贵,何来阶级的差别呢?

点我:

相关文章

应付人生的起起落落,一颗平常心,足矣

应付人生的起起落落,一颗平常心,足矣

  古代,有位学僧到法堂问禅师:“我经常禅坐,读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我很用功了,可为什么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

5毛和1元,为何小孩只选5毛?

5毛和1元,为何小孩只选5毛?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择5毛,而不要1元。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叫那个小孩任选其中一个,结果那个小孩真的挑了5毛的硬币...

怀一颗恭敬虔诚之心求法,回报惊人!

怀一颗恭敬虔诚之心求法,回报惊人!

  从前,有个聪明、善良的妇人,深信佛法,经常在家中做好斋饭,款待僧人,以便学习佛法。  有一天,她又在家中做好斋饭,招待云游的行脚僧和附近寺庙中的僧侣来用斋。  僧人们用完斋饭,对妇人说些祝福的...

五台山文殊菩萨 僧:释福运的故事

五台山文殊菩萨 僧:释福运的故事

  唐朝释福运,乃是代州总因寺里面的一位和尚,不幸他身体染有重病,长时间都没办法医好。于是他就到五台山去修行。有一天,他在金刚窟前向佛礼忏,由于疲惫不堪就睡着了,迷茫中感到有人用水浇灌他的头部,醒...

救蚁中状元之选

救蚁中状元之选

  宋朝的宋郊、宋祁兄弟俩同在太学读书。有位僧人给他们看相说:「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后来春试完毕,僧人看见大宋祝贺说:「您好像救活了数百万生命啊?」郊笑道:「贫儒哪有这么大的能力!」僧说...

西行天竺历尽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西行天竺历尽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村,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初名“无漏寺”,唐初荒废。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子李治(唐高宗)给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于无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