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煮草成牛骨

  比丘煮草成牛骨

  从前有一个比丘,已经证得阿那含果。有一天,他在山上煮草用以将袈裟染成坏色。这时,刚好有一个丢失牛了的人到处寻牛而不得,他见到山上有烟火,便前往查探。当他走近后,发现比丘的锅里煮着牛骨,并且比丘的钵此时也变成牛头,袈裟则变成了牛皮。找牛人认为比丘杀害了他的牛,非常生气,便将牛骨系在沙门头上,将他拉到国都中游街示众,城中百姓见此,都对此比丘生起鄙夷之心。

  此时,身为比丘的弟子的沙弥见到已经中午了,便敲响云板准备用斋。却不见师父回寺,便进入房间入定观察。他在定中见到师父竟然受人如此侮辱,连忙赶往城中。他顶礼师父之后疑惑道:“怎么会这样?”比丘说:“这是前世的怨业所致,不必介怀。”沙弥说:“咱们先回寺院用餐吧。” 说罢,师徒二人就施展神足通,一起离开城中。城中百姓见师徒二人有此神通,又大为惊奇。

  然而,沙弥由于还没有真正得道,内心中的嗔恨之心未消,想到国中的佛教信徒及百姓竟然没一个帮自己师父说话的,便思忖到:国人竟然如此对待我师父,应该让龙下场沙石雨,震动全城,令他们产生恐惧感。他的这种念头刚一闪过,城中立即下起雨沙,城墙房屋都遭到毁坏。师父见此情形,就对他说:“我前世以屠牛为业,今生才会遭此果报。你为什么又犯下如此罪愆呢?看来我的修为太浅,德行不足以教化于你。你还是另觅他处修行,不要再跟随我了”

  师父说:“善恶果报了了分明,怎么能够不慎重呢?”

  ——编译自《旧杂譬喻经》

  南无阿弥陀佛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72、唵米决口喻

《百喻经卷下》:72、唵米决口喻

  译文:  曾有一人到丈母娘家去,见她在家捣米,就去那儿偷了一把米含在嘴里。妻子来见丈夫,想跟他说话,而他满口含着米,唔唔地不应答,因为在妻子面前怕难为情,不肯吐弃出来,也就不说话了。妻子见他不...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译文】  曾有一位老妇在树下卧息,一头熊想来抓搏她。这时老妇绕树逃避,熊随即在后面追逐,并且一手抱住树,另一手去捉老妇。老妇急了,赶忙缘树揿住那只伸过来的手,与原先抱着的那只一道都按捺在树上...

龙树菩萨是如何成为伟大的论师的

龙树菩萨是如何成为伟大的论师的

    龙树菩萨是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你不会不知道吧?龙树菩萨精通佛法,著作颇丰,有“千部论主”之称。看看龙树菩萨的成长历程。  公元前3世纪,南天竺有位佛教论师,他跟老师姓龙,又因为母亲是在大树...

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

修建遗塔起信全家共证罗汉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百业经》:(90)野兽禁行者 恶口骂僧百世兽报

《百业经》:(90)野兽禁行者 恶口骂僧百世兽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佛教故事:紫竹林中紫竹石

佛教故事:紫竹林中紫竹石

  普陀山的紫竹林,原来还有紫竹石。紫竹石也称观音石,白质黑章,花纹似紫竹,枝叶宛然,图案斑斓犹如一幅幅天然岩画,很有观尝和开发价值,清人曹伟皆有《紫竹岩》诗云:  “石晕斑斓水气昏,竞传灵迹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