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600问新白话版1

1、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含义是什么?

南无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的名号。

你怎么不知道《阿弥陀经》上说的:“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这是释迦佛所说。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都是梵语。南无(音na mo),也有写作曩谟的,佛经中都写作南无,这里翻译为恭敬、归命顶礼等。这二字,就是直接表示恭敬归依的意思。阿弥陀佛,这里(中国)翻译为无量寿,也翻译为无量光,意思是这个佛的寿命光明都是无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20页 复应脱大师书三)

2、阿弥陀佛有什么大愿?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有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度众生。不但上等善人称念佛名号,可以往生,即便犯有五逆十恶的罪,如果能生起大惭愧心,发露忏悔,无论一念还是十念,佛也必定摄取他。时节的雨滋润万物,万物没有不受益的;广大的海容纳百川,百川都能够归向它。万人修万人去,的确不是谬谈。(《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31页 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四十八愿度众生,逆恶归心也来迎。非是混滥无简择,怜彼是佛尚未成。(《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850页 阿弥陀佛像赞)

3、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如何摄受众生往生?

阿弥陀佛在过去无数劫中,发四十八愿,要度脱众生。有一愿说:“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众生,若是众生不求佛的接引,佛也无可奈何。倘若专心称念佛的名号,誓求出离娑婆世界,没有不蒙受佛的垂下慈悲摄受啊。阿弥陀佛有大力量,能救拔娑婆世界无底茅坑永在牢狱的人,当下就出离,全都安置在极乐世界本有的家乡,使他们进入佛的境界,与佛有同样的受用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3页 与陈锡周居士书)

4、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念佛众生?

有人问:阿弥陀佛,安居在极乐世界。十方世界,却是无量无边。一世界中的念佛众生,也是无量无边。阿弥陀佛,怎么能凭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一切念佛众生呢?

答:你怎么能以凡夫的知见,去推测佛的境界。姑且用比喻来说明,使你的疑惑消灭。“一月丽天,万川影现”,月亮哪里有心呢?那天上只有一个月亮,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都映现一个月亮。即使小到一勺水一滴水中,也无不是各自映现一个月亮。并且江河月亮,一人看去,就有一个月亮对应那个人;百千万亿人,在百千万亿处看去,就无不是各自有一个月亮对应每一个人。若是百千万亿人,各自向东西南北方向走,那月亮也在各自行走的地方,总是对应每一个人,相互之间,没有远近。若是百千万亿人,安住不动,那月亮也安住不动,总是对应每一个人啊。唯有水清澄而平静就显现,水浑浊而动荡就隐匿,月亮固然没有取舍,它不显现,是由于水的昏沉奔腾,没办法让月影显现罢了。众生的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的信愿具足,至诚感应到佛,佛就有回应,如水清月就显现一样啊。若是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违背,就如水的浑浊而动荡,月亮虽然不忘来照,水也不能昭然彰现月影啊。月亮是世间色法,尚且有如此的奇妙,何况阿弥陀佛,烦惑已经彻底清净,福慧圆满具足,心能包容太虚,量已周遍法界呢?所以《华严经》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所以知道遍法界都能感,遍法界都能应。佛其实从没有起心动念,有过来去的相状,而能使因缘成熟的众生,见到佛这里接引去西方净土啊。怀有这个疑惑的人,固然不是一二个,因此略微开示大意,使他们生起正信吧。(《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16页 初机净业指南)

5、如何理解阿弥陀佛“身复现身,土复现土”?

阿弥陀佛既然已经彻底证悟法界,凡法界中的事,没有不是随意化现的。正报就是佛身,菩萨身,二乘身,六道身,随各类因缘示现,方便教化;依报就是楼台殿阁,饮食衣服,只要有利益,没有不化现的。怡山(唐朝了然禅师)发愿文所谓的“疾疫世而现为药草”(急需救世间的病就示现为药草),“饥馑时而化作稻梁”(饥饿时就化现为粮食)。因为常寂光净土,身与土没有分别,理与智是一如,身能现土,土能现身,身又现身,土又现土。《阿弥陀经》说:“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维摩诘经》说:“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所以弥陀身土交互显现,哪里妨碍示现永明而又示现文宪(永明大师的后身明朝无相居士宋濂)呢?况且永明示现文宪,是乘悲愿来开示众生,怎么能认为永明生死未了,又随业力来转世投胎呢?因为众生有病,所以菩萨也病。要度众生,如果不俯下身来随顺机缘,示现在世间,和世俗同等,进行教化,那么凡圣明显差异,教化没办法施展。白鹤、孔雀等奇妙杂色的鸟,尚且能变化,难道“雅思渊才”的文中王,“制礼作乐”辅助圣主的纯粹大儒,就有妨碍吗?永明是弥陀化现,文宪是永明化现,就是“身复现身”竖向的证明。那《无量寿经》等,说“光中化佛及诸菩萨,无量无边”,就是包含了横竖二义。因为佛光横竖穷尽,无时无处不是周全普遍的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794页 重刻明宋文宪公护法录序)

6、如何理解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

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无处不在)。所有十方法界所有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就全体具足。如帝释的悬网宝珠,千颗珠收摄在一颗珠中,一颗珠遍布在千颗珠上。举一颗就全都有了,不多不少。(《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69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7、为什么说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又说:“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是因为阿弥陀佛的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庄严的缘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14页 初机净业指南序)

8、西方极乐世界也会乐极生悲吗?

世间所有的或者是根身(就是我们的身体),或者是世界(就是现在我们住的天地)都是由众生的生灭心中同业(世界)和别业(根身)所感应的,都是有成住坏空,都不久长。身体就有生老病死,世界就有成住坏空。所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就是这个意思啊。因为“因”既然是生灭,“果”也不能不生灭啊。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彻证自心本来具有的佛性,随心所现不可思议称性(契合自性)庄严的世界,所以那个乐没有穷尽的时候。譬如虚空,宽廓广大,包含一切森罗万象。世界虽然有无数的成,无数的坏,而虚空毕竟没有增减。你用世间的乐,疑问极乐世界的乐,极乐世界的乐,你不能见到,可是虚空你虽然不能全见到,那在天地之间的虚空,你曾见有过改变吗?须知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所以佛(指释迦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仗着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力,也能受用这不生不灭的乐。因为根身是莲花化生,没有生老病死的苦;世界则是称性的功德所变现,没有成住坏空的变化,即使圣人也有所不知,何况用世间生灭的法来疑问呢?(《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600页 复冯不疚居士书)

9、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怎样出生?

极乐世界没有女人。女人、畜生,往生到那世界,都是童男的相貌,莲华化生。只要从莲华中出生,都与极乐世界的人一样,不是先小然后渐渐长大。那世界的人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造业的事,并且因为依仗佛的慈力,极其容易往生。只要凭借念佛为因,往生后见佛听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有这个法门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有这个法门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61页 复叶福备居士书一)

10、怎样理解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

娑婆世界一大劫,极乐世界一昼夜,这是显示极乐世界的时间而已。至于说一天一夜,七天一劫,十二大劫等等,都是对这一方世界的时期而言的。怎么知道呢?这方世界的利根或钝根诚恳至极的人,就能数十日或数年,或者大彻大悟以及亲证三昧境界。那么难道往生西方净土,安住在佛菩萨不可思议神通威德所常加被的胜妙境界中,他的受益比在这方世界更迟到日和劫相差成倍吗?这个事这个理,哪里要等到智者才知道呢?因为各位不善体会意义,颠倒说话,所以有这个失误。况且时劫不是固定的,佛菩萨的神通道力,能促使长劫化为一念,能延伸一念化为长劫呢?认定五年不应当来这里,是执着经文而悖逆经义啊。知道我的这一说法,所有疑惑自然开解。况且刚往生就来通报明示的,都是秉承弥陀威神,要借这样的表现来开导众生的迷蒙,实在不是专靠自力的人能比的啊。计公即刻往生西方净土,不久就回报,都属这个意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76页 复王砚生居士书一)

 

点我:

相关文章

圣严法师:人死后真的有中阴身吗

圣严法师:人死后真的有中阴身吗

是的,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谓阴和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阴是唐以前的旧译,蕴是唐以后的新译。三界众生称为...

梦参老和尚:每天把自己修行回向给众生是最大的布

梦参老和尚:每天把自己修行回向给众生是最大的布

每天把自己修行回向给众生是最大的布施《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梦参老和尚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  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

净空法师:天天听经念佛,癌症痛苦减少了

净空法师:天天听经念佛,癌症痛苦减少了

我们最近看到齐老菩萨带来的一片光碟,今天讲算是去年了,去年十月的事情。有一位杨居士,杨红梅,五十岁,没学佛。四年前,也就是她四十六、七岁的时候,四十六得了癌症,肺...

大安法师:在心性上,我们皈依的是什么?

大安法师:在心性上,我们皈依的是什么?

前面我们已说过,所谓“三宝”,从事相上是说“住持三宝”,从理上来说就是“一体三宝”。事相上的皈依,是要契证、体认“一体三宝”的,这和我们的心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首...

【受持】佛教里的受持是什么意思?

【受持】佛教里的受持是什么意思?

受持是什么意思?  受者领受,持者忆持。对于经中的义理能够了解而谨记于心,叫做“受”;了解之后能念念不忘,并且实践于日常生活中,就叫“持”。胜鬘宝窟上本曰:“始则领受在心曰受,终则忆而不忘曰持。”  ...

方海权:五种布施项目能快速得财福和改造命运

方海权:五种布施项目能快速得财福和改造命运

修行的成功,须从大悲心中入手。而悲田应以布施为首。《佛说像法决疑经》佛说: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佛陀接着说:譬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