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布施?富贵的正因是布施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都生活在因果法则中。大到天体运行、山河易位,小到一草一木、一饮一啄,都是因果律运行的结果。

富贵的正因是布施

因果律是佛法的基础。佛陀以彻悟的大智慧,从三世因果的角度告诉我们:富贵的正因是布施。布施的本质是无我。布施的最终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布施大致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

布施的果报互相含摄,重叠无尽,微妙难思。比如:一个人布施学费给穷困的学子,受助的学生圆满结业,又做教师,培育桃李满天下。那么,这位教师的每一分收获都有布施者的功德;他教出的学生又造福社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成就里仍含有最初布施者的付出。至于供养三宝,弘法利生,造福社会大众的供养布施,将感得种种福报,功德述说不尽。

布施一分钱,功德有多大?我们今生能获得人身,布施一分钱,有多少众生成就了我们,就有多大的功德。

父母生我养我,师长教育我,善知识引导我督促我修学佛法,无数人的劳动创造了我口中食、身上衣、存身的房屋。试想:如果每一件衣服都要我们自己一丝一缕去织造,每一粒粮食都要我们自己去播种,每一间房屋都要我们自己一砖一瓦来建设;如果没有父母生养抚育成人,没有善知识引领走t入佛门,我们又怎么能有今天的暇满人身,能够布施一分钱?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真心布施一分钱,这一分钱就是代表所有成就我们的众生布施的!佛菩萨善用这一分钱,作广利众生的事业,所得无量无边福报,自然悉皆回归法界众生。这就是诸佛菩萨所感叹的众生果报不可思议,诸佛愿力也不可思议。

今生享有的福报,是前世布施的结果。

有人以为有钱就可以买到一切,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现在手中的钱,也是以前布施的结果。金钱的等价交换只是表面现象。金钱的真正含义,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各种付出的证明。付出就是布施。我们持有自己布施的证明,才可以合理享有其他人的劳动成果,社会因此才能顺利运转。因此,施舍是富贵的正因。处于因果循环律中的人类社会相依相生,个人不能孤立存在。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因此,金钱并不具有我们所能把握的实质。作为一种劳动和付出的证明,浪费金钱,就是浪费他人的劳动和自己的福报。

三世因果规律使布施的果报伸展开来,从前生到今生,又延续到无尽的来生。我们今生享有的种种福报,都是以前种种布施的结果。如果只想享受,不修布施,以前的福报享完,自然没有权利再享有他人的劳动和付出,结果就落到贫穷的境地。贫穷的果报说明:一个不修布施的人,就是不肯积累福报的人。他要生活在人世,不得不有更多的劳动和付出。因此,布施应是和我们的生命长河共生并行的一种行为。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佛陀在世时,教导在家居士把收入分作四份:一份用来日常开销,一份作为积蓄,一份投资生财,一份广行布施。

《布施经》、《业报差别经》、《大智度论》中详细记载了种种布施功德:按时布施的人,身心清净,四时平安;常布施的人,身心舒适愉快,没有散乱;如法布施而且尊重受施者的人,将来安稳快乐,人见人爱;以慈心布施,能远离杀害逼迫;以喜心布施,能远离忧愁苦恼,无所畏惧;以广大心布施,将得到无量福报;以清净心布施,将得无上智慧……

布施的含义深广无边:大到布施生命,舍身饲虎;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佛经。小到一钵水,一文钱,几粒粟米。

工作中勤恳敬业是布施,家庭中敬老爱幼、细心体贴是布施,为人处事正直诚恳、负责任、肯担当、有耐心、能包容等等所有止恶扬善的利他言行,都是布施。

以布施将心中的大爱真情发扬广大,使内心充满柔和喜悦的光明;以布施去掉贪嗔痴三毒业障,将所有身心的污染损之又损,布施出一个清净无染的法身世界,布施出一片清明开阔的人生天地。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人要往生前,为何业力会现前?

净空法师:人要往生前,为何业力会现前?

问:人要往生前,为何业力会现前?又为什么冤亲债主会找上来,而且选在往生这一刹那?答:世出世法,情理都相同,你有很多冤亲债主,你现在住在这个地方,他不来惹你,为什么...

净空法师:弟子因犯邪淫而患重病,选择自杀是否属

净空法师:弟子因犯邪淫而患重病,选择自杀是否属

问:弟子因犯邪淫而患重病,如果生存已无法利益他人,并会损害他人时,选择自杀是否属于适当的行为?果报如何?他下面有两个问题,该如何做才能忏除业障?答:知道自己的病根...

永信法师:基督教与中国佛教的对话——21世纪的

永信法师:基督教与中国佛教的对话——21世纪的

基督教与中国佛教的对话——21世纪的精神修练与实践智慧 千年少林:慧命的追求◎释永信 尊敬的杜维明教授,尊敬的麦克格拉斯教授,尊敬的芒德福特博士,尊敬的宁梵...

智中法师:略谈佛教生命观

智中法师:略谈佛教生命观

略谈佛教生命观 【生】梵语曰惹多Jati,有为法之现起名为生。俱舍光记五曰:“于法能起彼用令入现在境名为生。 【命】梵语尾戍单Jivita,支持暖识为生物之元...

李炳南居士:中阴身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

李炳南居士:中阴身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

请问死后神识没有马上往生,中阴身在四十九天之内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 生西在临终后刹那之间,临终后不能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中阴身转生并不是一定要经过四十...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三)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三)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1]。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