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贤老和尚的故事:乐善好施

一次,已经是一百多岁的老和尚像往常一样,午后没有休息,到寺院外面的玉米地裡去转悠。 这片玉米地是寺院的,收成是寺裡僧眾与掛单居士们的生活补贴。 老和尚走到这片玉米地的东北角时,突然听到玉米地裡一阵窸窸窣窣和“咔嚓咔嚓”的声音,他顺著声音向地裡望去,只见一位壮年村民正在偷掰玉米穗,他将掰下的玉米穗都装进他事先準备好的一个大布袋裡。

这时村民也看到老和尚了,他觉得很不好意思,站在那裡,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老和尚连忙打著手势,轻轻地安慰他道:“莫著急,你要掰就拣大的掰!”说完就走开了。

海贤老和尚心量大。 他没有要回村民偷走的玉米穗,也没有教训他,而是送给他,还让他再拣大的摘。 他这样做,让这位村民永远存感恩戴德的心,以后再不敢偷了。 后来每当那人再见到老和尚时,眼神裡都充满著钦佩和敬仰。

“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眾生生欢喜心。”海贤老和尚一生没有分别哪个是善人、哪个是恶人,他 对一切人平等看待,没有谁是他不欢喜的,没有一个是他怨恨的人。 他布施恩德,不与人结怨恨,处处替别人著想,不為自己想,总是让人欢喜。 他布施喜悦自己就欢喜,法喜充满。

海贤老和尚一生乐善好施、与人方便,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节俭,他的弟子印荣法师甚至一度有那麼一点儿觉得她的师父太小气了。 他没有贪心,点点滴滴都是為供养大眾、供养别人,不為独享。

别人供养他的钱,他用於印经、放生,用於帮助别人建道场,他一生助人修建了十一个道场! 外地的弟子请他去,老和尚在离开时,会把居士的供养全部留在寺院,自己分文不取。 资助当地的学校和道场买树苗,他也特别大方。 而他自己呢? 除了 几件衣服以外,什麼都没有。 所以他说,在自己这个小庙,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补的。

三种布施老和尚都做到了,他常生欢喜心。 对他来说,他现前就生活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在此地。 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 在老和尚的心目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那个偷他玉米的人也是好人,干的也是好事。

布施能够累积功德,功德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 如果做布施还贪求回报,功德就变成了福德,福德的果报在三善道,没有离开六道轮迴。 这世上许许多多的学佛人,一生所修积的全是福德,不是功德! 他把他做的好事全放在心上,不但放在心上,还常常掛在口上,唯恐别人不知道。 什麼样子才能收穫功德呢? 如果对自己做过的好事没放在心上,而且似乎忘掉了,福德就变成了功德。

海贤老和尚的布施是功德,他的布施不求回报。 他的心地是那麼清净,一尘不染,除了一句佛号外,他的心裡什麼都没有。恭录自《海贤和尚》

 

点我:

相关文章

净空法师:被附体的、惹魔事的常常看到,怎么救他

净空法师:被附体的、惹魔事的常常看到,怎么救他

「《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十往生经...

贫穷之人如何以极少布施获大福报!

贫穷之人如何以极少布施获大福报!

偶尔有听人说“贫穷布施难”,但佛经告诉我们更难的是有一颗至诚布施的心,以及惭愧谦卑心!如果有这两个条件,即使以微小的布施,也能获得极大福报!《佛说摩诃迦叶度贫母经...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70、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

烧香作炭

烧香作炭

  佛陀在舍卫国说法的时候,感化了一位青年发心跟随佛陀出家、修持。五年以后,年轻的比丘得到佛陀的许可,独自一人离开僧团,遁隐山林,精进修行。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正当大家还在为他祝福的时候,年轻的比丘...

大意舀海的故事

大意舀海的故事

  有一个国家,国名叫欢乐无忧。在这个国家里有一个居士,名叫摩诃檀,他的妻子名叫旃陀。  这一年,旃陀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长得端庄英俊,举世无双。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他发誓道:“我要布施天下,...

在佛教之前,早就有六道轮回一说,六&#8203

在佛教之前,早就有六道轮回一说,六&#8203

六道轮回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佛教引用 。说明六道轮回确实存在,六道是那六道呢,即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婆罗门教修禅定,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