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愿力具辩才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当佛陀在王舍城的时侯,有一位莲藏国王统治爱达夏耶拉这个地方。这里举国安宁祥和,财富圆满,无病无灾,田野里苗肥禾壮,道路旁果木成行,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莲藏国王如理如法地管理这个国家,与王妃共同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后来王妃怀了身孕,奇怪的是,王妃在怀孕后,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个念头:“我想与人辩论!无论跟任何人进行辩论,我都一定会获胜的。”

  她把这个念头告诉莲藏国王,国王询问婆罗门相士:“我的王妃怀孕后,产生想与人辩论的新念头,如果我把世上所有雄辩家都请来跟王妃辩论,不知是否有意义?”

  相士说:“有必要,也有意义!若是辩论,王妃一定会获胜的;若不辩论,那么王妃很可能会残废,或出生六根不全的婴儿。”

  国王马上召集了各方的雄论家,举行了辩论大会,果然,王妃在每一场的辩论中都获胜了。怀胎九个月后,王妃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女孩,宫中为她举行隆重的诞生仪式。因为自从她入胎以后,国王集聚众人与王妃进行辩论,所以取名为“集聚母”。父王、母后安排八位姨母照料、喂养她。

  很快地,集聚母长大了。她在宫中学习文字等学问,在短时间内,精通了世间的一切学问。聪慧的集聚母与世上许多善辩者进行辩论,从来没有输给任何人。

  有一天,国王问她:“你已经长大了,将来你希望自己与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呢?”

  集聚母非常坚定地说:“女儿不希求世间的美貌与财富,只求辩才能够胜过我的人,父王就可以将女儿许配给他。”

  国王听后十分赞叹王女的志向,于是通告全国,将举办辩论擂台赛,招选驸马。

  这时,印度南方有位名叫日悟的辩论大师,他英俊潇洒,财富圆满,又具足辩才。他听见消息后,便一路风尘仆仆经过大小城市,来到莲藏王的国家。国王热情地接待他,让他与集聚母展开辩论。

  在辩论中,集聚母见日悟大师一表人才,言行潇洒,谈吐有致,不由得心生贪爱,于是漫不经心地辩论,根本无意赢他,结果败在日悟大师的手下。莲藏国王对日悟大师也非常满意,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并按当地习俗举行盛大的婚礼,日悟大师也成为莲藏王手下的重要大臣。

  集聚母婚后,怀胎十月,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男孩,为他取名为嘎达亚那。嘎达亚那在父母的细心照料下很快地成长,年龄尚幼,就精通十八明等世间学问;到了十六岁时,更是辩才无碍。他自认为自己的辩才在整个南瞻部洲也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渐渐变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在王宫附近的一位优婆塞见他如此骄慢,劝告他:“太子,不要太骄慢。据说在印度中部有位悉达多太子,这位太子降生时,婆罗门相士就预言:‘这位太子若是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是出家则将成就如来正等觉的果位。’后来,悉达多太子舍离王位出家学道,已经证得无上菩提。他相好庄严,功德圆满,相比之下,您还不及他的十万、百万、千百万分之一呢!你若见到他,内心的骄慢定会丧失的。”

  当嘎达亚那太子听到佛陀的名号时,汗毛直立,泪水纵横,顿然生起无比的欢喜和信心,他立刻赶到父母前请求:“希望能在释迦佛座下出家。”

  他的父母和蔼地对他说:“不要着急,等我们把家中内外事情安排妥当,我们也随你一起出家。”

  几天后,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全家三人前往舍卫城。在很远的地方,他们看见佛陀的三十二相金色身,当下便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接着顶礼供养佛陀,并祈求传法。佛陀观察他们的根机意乐后,传了相应的法,三人都证得预流果。得果后,又请求出家,佛陀为父子俩授比丘戒,摩诃波阇波提长老尼为集聚母授比丘尼戒,并又为他们传法,他们各自精进,全都获证阿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是一样的,虚空与手掌也是没有分别的,而且都得到天人们的赞叹。

  这时,比丘们请问世尊:“嘎达亚那以什么样的因缘,得以相貌庄严、财富圆满又具足辩才呢?又以什么样的因缘能在佛陀的教法下全家出家,皆获证罗汉果位呢?希望佛陀为我们宣说。”

  世尊告诉比丘们:“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的时候,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婆罗门的儿子,他对迦叶佛深具信心,请求父母让他出家学道。

  最初,他的父母不答应,说:‘我们只有你一个孩子,你出家了,父母以后怎么办呢?’但经不起儿子的一再恳求,最后还是同意他出家。

  这个孩子在迦叶佛前出家后,将迦叶佛的指甲、毛发等供在塔中,也经常对僧众作广大的供养,并对他们恭敬顶礼。后来,他发愿:

  ‘以今生恭敬、供养的功德,愿我以后生生世世财富圆满,相貌庄严,十六岁时,精通一切学问,具足所向无敌的辩才,并且我的父母也具备这种雄辩才能,将来一同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破除三界烦恼,共证阿罗汉果位。’

  他的父母听到他发的愿后,也同时发愿:

  ‘愿我们在未来世,一同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证果,愿未来世能成为他的父母,也具足雄辩的才能。’

  比丘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迦叶佛时代的那位比丘就是现在的嘎达亚那,而当时的父母就是现在的嘎达亚那的父母。众生的愿力是不可思议的,现在他们的愿力已经成熟了,而迦叶佛与我释迦佛的功德力与神通力等同,也没有差别。”

  南无阿弥陀佛

 

阅读剩余的4%

相关文章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虚云老和尚为报母亲恩朝五台山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老和尚朝五台山,为报父母恩,以朝山的功德迴向给母亲,叁步一拜,几千里的路程,不是近!拜了多久才拜到?叁年。他走的速度 当然不快,走叁...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资料集

普陀山{观世音菩萨道场}资料集

  人间是剧场,不断地切转着舞台上的背景画面。  在禅者眼里,天地之间的风景,处处都是功课。比如水,告诉人们便是随缘,任潮来潮去,心却能无所住;比如石,告诉人们何谓禅定,任雨起雨歇,心静观自在。师...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当时的闽王名叫王审知。他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

镜清雨滴声

镜清雨滴声

  公 案  越州镜清寺顺德禅师问僧:“门外是什么声?”  僧云:“雨滴声。”  清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  僧云:“和尚作么生?”  清云:“洎不迷己。”  僧云:“洎不迷己,意旨如何?”...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释迦佛故事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释迦佛故事

  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所以他们坐在一棵壮硕茂盛的石榴树下乘凉,并互相交换各自修习佛法的心得。  说著说著,不...

《百喻经卷下》:77、构驴乳喻

《百喻经卷下》:77、构驴乳喻

  《百喻经卷下》:77、构驴乳喻  译文:  从前,边远国家的人不认得驴,听说驴乳甚美,也都没有尝到过。当时一些人得了一头公驴,想捋挤牠的乳来尝尝,便争着将牠捉住。其中有捉头的,有捉耳的,有捉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