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随时随地给人家讲解、介绍佛法,这是法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经典里面特别指出的是大乘,为什么?佛在四依法里面告诉我们,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大乘经是了义经,小乘经是不了义经。小乘只讲到六识,断烦恼里面讲只讲到断见思,可见得它真的是不了义。见思烦恼之外还有尘沙、无明,可见得它确确实实不是了义的。大乘讲八识,所以圆满的佛法在大乘经典里面。这就是教给我们,遇到大乘经典要『赞叹恭敬,布施供养』。「赞叹恭敬」实在讲也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前面所讲的『发殷重心』,这一句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关键之所在。我们平常讲,我们对於大乘经典也赞叹恭敬、布施供养,可是我们的心跟这个标准来比较比较,我们发的这个心不及格,不是殷重心。这注解里面诸位自己去看,他注得很好,对於大乘的意思也说得非常的明白,我在此地就不要再说了。

以殷重之心,什么叫赞叹?给诸位说,赞叹就是宣扬,为人演说,这是赞叹。能说『一偈一句』,这个功德都不可思议。「一偈」,并不是经里面的偈颂,一偈就是四句。印度人计算一部书分量的大小,他跟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不一样,我们中国人算字数,这部书大小是论字数。譬如我们常讲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它这一部书是五千字,是以这个来算的。印度人不是以字为单位,是以偈为单位。所谓偈,就是四句叫一偈,只要是四句它就叫一偈,不一定是偈颂,长行也一样,任何四句就叫一偈。所以讲《华严经》有十万偈,换句话说,《华严经》有多少分量?四十万句。但是现在我们的《华严经》不是完整的,我们《华严经》称为略本,在中国翻译的《八十华严》一共是四万五千偈,差不多是原文一半的样子。《华严经》分量太大,从前在没有印刷术的时候,那个时候佛经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又厚又笨重,所以分量太大,很容易散失。传到中国来,《华严经》是一种残缺、不完整的本子,但是我们也统统把它翻译出来了。在今天全世界,可以说《华严经》保存分量最多的还是我们中文的翻译。这就是一偈,就是四句,任何地方你听到四句,甚至於你只听一句,你听一句,你就可以为人讲这一句;你听四句,你就可以为别人讲四句,这个叫赞叹布施供养。

我把这一句经、四句经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讲给别人听,就是供养别人。而不是叫你把这经书放在家里当神像去供著,那就糟了,供了之后结果就喂蛀虫去了,那就错了。所以有很多人供养错了,供养佛经功德好大,他就请一部《大藏经》,在家里买几个柜子,把经书放在那里,他自己锁在那个地方,人家要借看都不肯。结果放了两年,一打开,里面都被虫吃了,供养那些蛀虫了,很可惜。所以你要晓得,什么叫做供养?供养是要把这个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叫别人听明白,叫别人听了觉悟,听了欢喜,这是供养,这是布施,这个布施叫法布施。自己读诵是供养,为人演说是布施供养。自己读诵是恭敬赞叹,读诵也是恭敬赞叹,布施供养一定是为人演说。这个获的果报真正是无量无边。这一桩事情,就是修法,要随时随地去做,不一定说是一定要有个讲堂、要定个时间,一个礼拜讲多少次。能这样当然很好,没有这个因缘,随时随地你要懂得如何去修福,随时随地给人家讲解佛法、介绍佛法。如果自己有疑惑的,那我们就不说;我们自己真正清楚,没有疑惑,应该随时随地为人演说。当然自己也要常常读诵大乘,刚才说过,读诵是恭敬赞叹,为人演说是布施供养。

要想佛法兴隆,佛法能够普遍的弘扬利益众生,要讲的人多才行。你们今天晓得,基督教、天主教为什么这样兴盛?讲的人多,传教士多。佛法为什么没落?没有人讲。这么好的东西放在那里没有人讲,真正可惜。

地藏经(第二十五集)1985/10美国达拉斯档名:14-009-0025

 

点我:

相关文章

布施得福

布施得福

  从前,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容貌庄严、名为悉鞞梨的天人,前来礼拜佛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耀眼光辉,令入夜后的精舍大放光明。  天子说道:“天人衣食无缺,自在快乐地享受福报,有些世间人...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因一世杀牛,他们多世受报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最小的妾叫做毗舍离,才智双全,波斯匿王把她当妹妹看待。她有三十二个儿子,都力大无穷。最小的一个,乘象过桥,碰上宰相的儿子,就把他摔伤在桥下。宰相子怀恨在心,暗中谋划报仇,制...

了凡四训精华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了凡四训精华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佛法的修学,旨在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本人,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如果对於这些事情,明白了、清楚了,这个人就叫做佛,就...

近梵法师:破坏别人出家罪报很重

近梵法师:破坏别人出家罪报很重

出家要跟随着善知识比丘近梵法师 讲于万佛圣城大殿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晚上人、各位法师、各位佛友:再过两天,就是上人的出家日;在这个观音七的圆满日,也就是星...

大安法师:临终助念的时机该如何把握

大安法师:临终助念的时机该如何把握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九倍,等他断气后再进行助念比断气前更容易搞定。那临终助念是在断气前进行?还是等他即将断气之时或断气之后,再进行助念...

佛教常说的【六道】是哪六道?佛教六道是什么?

佛教常说的【六道】是哪六道?佛教六道是什么?

六道(佛教解释)  六道又作六趣。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受身,此业报受身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