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者才是最终受益人,而不是受施者

 布施者才是最终受益人,而不是受施者。

种布施的善因,才能够得到富裕的福报。从因果规律来分析,我们用财富来布施,得到利益的是布施的人,而不是接受布施的人。这跟社会上的一般的看法恰恰相反。因为布施的人,一生享用的福报,绝不会因为他的布施而减少。

比如,一个应该是百万富翁的人,他布施出去了五十万,他最终的财富,是不会减少的。

就好像一口井,把井水抽完,但过了几天,井水又会重新还原到原来的水位上。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福报应该有多少,就会有多少。

而布施出去的这一部分财富,相当于存放在“布施银行”里,“布施银行”是最保险得利息最高的“银行”。《地藏经》讲,这叫“舍一得万报”,也就是民间常讲的“一本万利”。而接受布施的人,也是过去生中种下的善因,才会得到的善报。但是,你得到布施后,福报就勾销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接受布施并不一定是好事。

《台州佛教》曾刊载一个消息:

一九九0年,福建莆田广化寺举行大规模建设,有一些印尼华人商人,到庙里来敬香,并大量布施钱财。回印尼后,他们的生意都很顺利。

这件事传开后,布施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算了一笔总账,这批印尼华人布施给广化寺重建工程的总额高达一千多万元。

他们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越布施越富裕,越布施越发财了。

第二个例子是:一九九一年浙江新昌大佛重建时,有一个叫黄尊祥的香港商人,他在梦中梦见了大佛,于是他到这个庙里来拜佛,并捐款一万元。返回香港后,他经营的生意异常顺利,他信心大增。后来,又多次专门到庙里来捐款,感到每一此捐款后,自己公司所得利润一次比一次更大,于是信心倍增,个人捐款总额竟高达一百多万元。后来,他成为香港三家公司的总经理。

这些事例可以说明,布施的人才是受益的人,布施决不会蚀本。当然,前提是布施要如法(详看三十三种不净布施)。最起码,布施的心有那么一点真诚和纯洁。而不求回报的布施、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布施最纯洁。

 

点我:

相关文章

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

一句“阿弥陀佛”就成就

  民初,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  他那个同学...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译文】  90、地得金钱喻  曾有一个穷人,在路上走着,路途中偶然拾得一囊金钱,心中大喜,随即一一点数起来。还没能数完,失主忽然寻找过来,把钱全都夺了回去。这人当时后悔没有快快离去,懊恼的心...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地皈依三宝以后,什么东西都伤

呷绒多吉上师:真正地皈依三宝以后,什么东西都伤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52)...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背还疼痛的因缘!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背还疼痛的因缘!

  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外,其他人都是具足六神通的大阿罗汉。这时,佛陀向舍利弗说:久远以前,有一个国家名为罗阅只,当时国内正举行一场盛大的节庆,与会大众中有两位力士,...

嘎玛仁波切: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的感冒”

嘎玛仁波切: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的感冒”

抑郁,似乎成为了当下非常主流的一个词。很多时候,都会听说有人感觉自己好像抑郁了,或是将要抑郁了。其实,当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抑郁的状态时,往往说明,社会群体的心理问题...

妙祥法师:打坐与念佛的目的

妙祥法师:打坐与念佛的目的

问:比如说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原来有很多人劝说:你尽量别坐禅、别打坐,那样子容易……答:越静的时候越要坐。  问:但是盘腿、合掌,金刚持念佛(小声念佛)。答: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