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遇到路边的乞丐,究竟该不该布施呢?

作者:百度百家号国学杂谈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那时候人心很单纯,很善良,不管谁家来了乞丐,都会给人家做点吃的,宁可自己吃不饱。那时候的乞丐不要钱,大家也没有钱给,没听说过乞丐还有假扮的,也没听说过乞丐还能发家致富。后来长大后,看新闻、看报纸上说,城市里还有职业乞丐,比一般人的工作收入还高,有的乞丐都回家盖上小洋楼了。

最近这些年,关于城市里假乞丐的传闻就更是不绝于耳了。于是,人们开始怀疑任何一个乞丐了,唯恐上当受骗,唯恐助纣为虐,唯恐浪费了自己的爱心。对于该不该为乞丐施舍的问题,网上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说可以施舍水或饭食,但不要给钱;有的说要看看他是不是真残疾,有残疾就给;有的说看到小孩乞讨就要看看是不是被拐卖的等等。那对于我们学佛的朋友来说,如果遇到乞丐,到底该不该布施呢?

如果你真正学佛后,就不应该想那么多了。学佛本来是让我们修清净心、平等心的,可现在你为了分辨真假乞丐,为了自己的那点爱心,弄得自己心烦意乱、愤世嫉俗、疑神疑鬼的,心里已经不清净了。借用六祖惠能的一句话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不是社会上骗子太多,是你的心不定了,各人自有个人的因果,他们是不是骗子,跟你其实真没什么关系。

布施给别人,修的是我们自己的慈悲心,断除的是我们自己的悭贪。不管对方拿这些钱干什么,跟我们已经无关——当然,如果明知道他是骗子,明知道他拿这些钱做坏事,那肯定就不能布施给他了。但如果你不知道他是不是骗子,他示现的确实是可怜之相,引发了你内心的慈悲,你很想去帮助他,那就不要怀疑,要随缘尽力的去帮助,无论这个乞丐是真是假,他已经令你生起了慈悲心,令你生起了正念,你的慈悲心是真的,你的布施心是真的,对你来说,他就是佛菩萨示现,是来帮助你的,来考验你的。既然布施了,就不要再回头去想,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这才是清净布施,无相布施。

其实就算遇到假乞丐,对你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一般我们不会倾家荡产的去布施一个乞丐,不会因为他骗了一点钱,我们的生活就过不下去了。他造他的恶业,你修你的布施,两不相干。如果你事后后悔,不但布施的功德没了,还扰乱了你的身心安定,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如果你真的是发大心,倾家荡产的去帮助了一个人,那无论对方骗与不骗,你都功德无量,不过能发这种大心的人,恐怕现在也不好找了。

有人可能会说,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不辨真假、盲目慈悲,傻乎乎的,才纵容了那些骗子。其实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真正被骗的人,往往都不是傻子,反而还都很精明,都特别善于算计,所谓古人讲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说,社会上骗子多,并不是因为人们都太真诚善良了,而恰恰相反,是缺乏真诚善良了。

所以,当我们在街边遇到乞丐的时候,如果你并不确定他是不是骗子,那就在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还是随缘布施一点,不要有那么多妄想分别,不要花费心思去辨别真假,即使你最后辨别清楚了真假,但你的爱心、慈悲心,已经大打折扣了,你的清净心也已经不存在了。

 

点我:

相关文章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波迦喽嗏...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持戒精严(1)

海贤老和尚的故事:持戒精严(1)

佛门的戒律非常重要。古大德将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一切经分为戒定慧三学,戒是规矩,守规矩就得禅定。佛教导我们的,没有别的,全是修禅定;离开了禅定就不是佛法。禅定起作...

《百业经》:(37)大鲸鱼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百业经》:(37)大鲸鱼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净空法师:为什么回向偈要上报四重恩?

净空法师:为什么回向偈要上报四重恩?

为什么回向偈要上报四重恩?父母恩,养育之恩,我们知道,我们要报。老师的恩,有教诲之恩,我们不能忘记,要报恩。国主的恩,那是保护让我们有安定环境、安定的社会,成就我...

慧净法师:念佛必定往生 简介 编者序

慧净法师:念佛必定往生 简介 编者序

《念佛必定往生》 作者:慧净法师编者:西莲居士出版者: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简介: 编者西莲居士将一系列纯正净土教法之丛书,就一般初学者所易困惑与关心之问题,摘...

静波法师:如果是别人错了,你为什么要生气?

静波法师:如果是别人错了,你为什么要生气?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气愤、会瞋恨、会讨厌、会嫉妒等种种的情绪。面对现实,我们要反省自己、宽恕他人,即是“他非我不非”。否则,恨别人的结果就是伤害自己,就是没有智慧...